文为心声。前不久,全国人大代表、农民“拇指作家”马慧娟的新书《走出黑眼湾》出版。这个以种地为生的地道农民,用亲历者的笔触,讲述了她和乡亲们搬离宁夏泾源县黑眼湾,从深山沟移民至靠近黄河的吴忠市红寺堡,并逐渐走上小康之路的真实故事。
她在书中写道:“我的变化,是国家改革开放和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我的故事,是对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国家大政方针正确性的最好诠释。”这是马慧娟的心声,也是每一位摆脱贫困、走向幸福的脱贫群众的心声!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的力度前所未有,从黄土高坡到云贵高原,从大凉山区到六盘山麓,每一个山村的变迁,每一个人的故事,汇集成中国反贫困斗争伟大决战的时代画卷。
“搬”出来的幸福
中国有成千上万座山脉,大山里的褶皱中有无数的小山村,物理阻隔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也阻碍了山里人梦想的延伸。
“对居住在自然条件特别恶劣地区的群众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易地扶贫搬迁作出明确指示。
5月13日,“悬崖村”阿土列尔村的84户贫困户告别悬崖爬梯,搬进新居。短短几年里,这个位于四川凉山昭觉县支尔莫乡的村庄,经历了藤梯变钢梯,下钢梯、上楼梯的历史性巨变。
“有水路走水路,没有水路走旱路,水旱不通另寻出路。”因为路,马慧娟的人生在20岁时被分割成了两半,前20年属于黑眼湾,后20年属于红寺堡。马慧娟说:“黑眼湾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的童年、少年时代都在那里度过。移民搬迁给了我离开黑眼湾的机会,我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离开了。”
马慧娟所说的“移民搬迁”,是宁夏自20世纪80年代起陆续实施的脱贫举措,至今已陆续搬迁移民上百万人。
近年来,红寺堡区大力实施精准扶贫,4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综合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3.46%下降到0.76%。和马慧娟一样,有23万名来自南部山区的乡亲们在此落户安家、脱贫致富。
乡亲们都感慨:“再也不用翻山、踩稀泥了,后悔搬得有点迟了!”
最后一个搬离黑眼湾的老人,是80岁的咸金宝,他原本坚持留在黑眼湾,搬出来才发现山外还有更好的天地。
搬来的地方“沙丘起高楼”,搬出的地方生态得到封育恢复。去年暑假,马慧娟带着女儿回了趟黑眼湾,整个山村丛林茂密,绿意正浓。
“悬崖村”、黑眼湾……在中国,“移”出新生的村庄还有很多。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已累计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266万余套,94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搬迁入住,他们将在另外一方水土,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
“干”出来的幸福
在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干部群众依然眉飞色舞地谈起去年那个特殊的日子——2019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大家回信,祝贺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
在信里,总书记说:“让各族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也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独龙族告别了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进入新时代,独龙族摆脱了长期存在的贫困状况。这生动说明,有党的坚强领导,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团结奋斗,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5月17日中午,云南省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佤族村民李发顺家的四合院内,游客络绎不绝。
李发顺家里弥漫着一股清香,他和家人正在把蒸熟的米饭打成粉色的米面,然后做成一个个圆饼状的大米粑粑,吃起来香糯可口,游客们赞不绝口,纷纷购买。
“司莫拉”在佤语中意为“幸福的地方”。但在过去很长时间,这里曾“看寨不是寨,茅草垒成堆;夏恐屋漏雨,冬怕冷风吹”。
近年来,当地着力打造佤族文化特色旅游村,实施一系列硬化道路、保障饮水、美化村容工程。通过真抓实干,“泥水路”变“硬化路”,“篱笆房”变“安居房”,“贫穷小山村”变成国家3A级景区。
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李发顺家,在院子里同他们一家制作大米粑粑,鼓励佤族乡亲们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李发顺深受鼓舞,往年只是过年过节才做粑粑,今年开始天天做。4月底以来,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来李发顺家参观的游客越来越多。李发顺高兴地说:“我还要继续干,争取开一个农家乐,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拼”出来的幸福
农村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主阵地,农村党员的战斗力在脱贫攻坚战中被激活。
2019年4月1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沿着青石板小路察看村容村貌、自然环境和产业发展情况,走进了老党员马培清家整洁的小院。
一年过去了,马培清家以前的厨房已改装成“华溪村主题邮局”超市,琳琅满目的土特产摆满了货架,屋旁的独立厕所由一间扩建为两间。
去年9月30日,在马培清家院子旁边,印有“初心”二字的主题广场上,她亲手为小儿子陈朋佩戴上党徽,家里又多了一名共产党员。
“父亲是一名党员,我也是一名党员,没想到在有生之年还能见证儿子加入中国共产党。”马培清说,“现在我家三代党员,让我感到十分自豪。希望儿子以后能够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履行好党员的义务。”
宁夏闽宁镇,这个当年由习近平同志亲自命名的扶贫移民区,已由“干沙滩”变成“金沙滩”。5月16日,原隆村村民、老党员海国宝的院子里,杏树上青杏挤满了枝头。
堂屋正中,一幅照片上,全家人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围坐在习近平总书记周围——这是2016年7月19日的一个瞬间。
“总书记的一番话,给我们移民群众很大的精神鼓励。大家都琢磨着怎样干才能将收入再提挡、日子再变个样。”海国宝说。两个儿子海福贵和海福财都是有着十几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父子三人立即开起党员会。大家一致认为:“作为党员,要努力奋斗,拼出个样子来。”
海福贵通过政府组织的技能培训考取了执照,在附近的立兰酒庄开大型拖拉机,施肥、展藤、拉运葡萄,月工资超过6000元。二儿子海福财带了几个乡亲在固原市西吉县搞绿化,一年下来能挣个十来万元。
过去在老家种旱地,种子撒进去,靠着墙根等下雨。如今村民的日子有了奔头,全身都铆着劲儿。凌晨五六点,原隆村广场上自发形成的劳务市场就聚满了人,周边的酒庄和企业派出大巴、中巴,将务工的村民拉往葡萄地和企业车间。
海国宝堂屋那张照片上,那个一脸腼腆的大孙子海健,个头蹿到了1.82米,已从小学生变成小伙子,成绩排在初三年级前列。
“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我们一定不负时光,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海健的心声,代表着未来。
(本报记者 王建宏 张文攀 张勇 李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