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度过了不寻常的几个月。在这些日子里,脱贫故事依旧每天发生在神州大地;一度受到疫情影响的经济生产正在快速恢复到往日井然有序的状态;而事关民生利益的医疗卫生和城市治理等领域,也正在突破瓶颈、补齐短板。
即使面对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在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行进的中国脚步始终不曾停下。未来,当回望这场事关14亿人的决胜之战时,披荆斩棘的信心可能是我们对这个特殊时间节点最深刻的记忆。
信心凝聚各方合力
近年来,我国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贫困地区呈现出新的发展局面。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产业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等较快发展,贫困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为民置产,各安其业。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承担着“造血”机能,为了最终实现稳定脱贫、让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实现合理有效的衔接,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至关重要。
“利用青海的生态资源,应该多搞一些和本地区相适宜的项目。把资源转变成项目,青海一定能够取得脱贫攻坚最后的胜利。”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永利代表认为,产业扶贫是解决脱贫、防止返贫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作为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主体,国有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大有作为。
很多地区已经交上了脱贫攻坚的优异“成绩单”,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稳得住、能致富才能兑现对百姓的庄严承诺。
今年2月,河南省宣布卢氏、嵩县等14个国定贫困县正式脱贫摘帽。至此,河南53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全省累计实现651.1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河南省扶贫办主任史秉锐代表说,为了巩固脱贫成果,河南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就业、扶持创业,增强了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8年高于全省农村平均水平。
“统筹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精准衔接非常重要。”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研究员李爱青代表告诉记者,脱贫攻坚是硬任务,有进度、有计划、有项目、有资金的保证。而乡村振兴则是持久战,要有一些重大的工作安排、进展要求和工程项目,才能最终达到目标。要将真正有生命力、有潜力的产业扶持好,例如对前期贫困村户建设的光伏发电、特色种养业等产业,应依据市场规律进一步整合提升,把扶贫产业办成普惠全村的特色产业,从而实现广大农民互利共赢。
“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精准衔接并不容易,目前我国的脱贫攻坚取得如此大的成效,我们对乡村振兴,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满信心。”李爱青说。
信心描绘发展蓝图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宁波考察时强调,我国中小企业有灵气、有活力,善于迎难而上、自强不息,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支持下,一定能够渡过难关,迎来更好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宛如春风化雨,直抵人心,给遭受疫情影响的广大中小企业以极大的鼓励,也坚定了大家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必胜信心。
5月16日,广东宏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伟忠委员在直播间里为潮州单丛茶叶“带货”。40分钟的直播里,陈伟忠委员在茶园的凉亭中焚炉茗香,演示冲泡潮州工夫茶,吸引众多网友观看,总计接到240多个订单,售出茶叶约200斤。
如今线上直播带货成为潮流,陈伟忠不甘落后,积极探索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同当地茶农一同渡过难关。此外,在复工复产的奔波忙碌中,他尤其感受到当地税务部门为中小企业纾难解困所给予的政策扶持。
“2019年得益于减税降费,中小微茶企税收负担下降约45%;疫情发生以来,社保费负担也下降约50%。‘减’和‘降’让我们的压力减轻了,发展信心也提起来了。”陈伟忠告诉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并不是一个新名词。近两年,佳都科技董事长兼CEO刘伟委员的提案始终围绕“新基建”的主题。在今年的经济环境下,“新基建”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更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弥补发展短板。身处科技浪潮前沿,刘伟深刻感受到新技术为经济注入的新活力。
“民营企业参与传统基建相对不多,但在‘新基建’中,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产业链中都有更多参与机会,同时科技含量更高,民营企业具备参与的天然优势。”刘伟说,“新基建”的持续发力能改变民间资本在基建领域处于弱势的局面,也让他对民营企业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更加有信心。
信心锻造中国韧性
民生短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此次疫情中,医疗卫生服务、城市治理等涉及群众现实利益的社会公共服务领域暴露出一些短板,但在发现问题的同时,也为我们更好地克服短板、保障民生,进而更扎实地做好决胜全面小康的收官工作带来新的机遇。
为了让百姓及时享受更有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近几个月来,全国多家医院开设了针对新冠肺炎的线上问诊咨询渠道,包括“阿里健康”“丁香医生”和腾讯微信等平台也开始提供相关的线上问诊服务。在特殊时期承载着特殊使命的互联网远程诊疗,真正走进了公众的日常生活。
常年关注这一领域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主任杨林花代表认为,此次抗疫中,依托互联网的远程会诊中心发挥了重要作用。杨林花所在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在疫情期间为许多基层就诊的患者提供分级远程诊疗,解决了特殊时期不能到上级医院就诊的难题。同时医院还与湖北天门、仙桃和潜江的对口医院开展远程会诊,为疑难危重患者的治疗出主意、想办法。
“抗击疫情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远程会诊、线上问诊等新技术新手段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作为基层医疗第一道防线的乡村医生发挥了重要作用,让我们对分级诊疗更有效地推广落地,以及优质医疗资源更好地普惠大众充满信心。”杨林花说。
不仅是医疗卫生领域,在城市治理方面,一场思考和革新也正徐徐展开。在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蔡立辉教授看来,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是围绕新时代城市治理的新形势所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以此为契机不断深化完善城市治理体系体制机制,为着力解决目前城市治理过程中部门职责不明确、职责交叉扯皮推诿、办事流程不清晰、缺乏协同等问题,带来了新的机遇。
(本报记者 李睿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