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是重庆医科大学人与生俱来的基因。1956年,根据中央决定,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创建重庆医学院。400余名专家胸怀大局,无私奉献,举家西迁,在重医创建和发展中书写了爱国奉献、忠诚担当的西迁精神。钱惪、刘约翰等著名传染病学专家和一批传染病学科的中青年骨干,不仅为重医注入了战疫基因,也奠定了重医在传染病学领域的重要地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重庆医科大学的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驰援湖北,守护重庆。从正月初二起,学校5所附属医院269名医护人员奔赴疫情最严重的武汉和孝感。重医驰援武汉国家医疗队接管了武汉市第一医院两个重症病区,救治重症患者90余人。医疗队的王越医生在工作30天后,深情地写下了《一封写给武汉的情书》。两年没有回武汉老家的蔡佳医生,抽空到父母所住的小区门口,含泪与父母隔栏相见,又匆匆返回工作岗位。重医附一院、附二院还与湖北省孝感市多家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展长期帮扶。在重庆,49名重医专家参与到全市各集中收治医院的医疗救治和指导工作中,附属永川医院收治确诊患者90人,全部治愈出院。
面对疫情,科技工作者把实验室作为战场。我所在的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团队,克服了师生放假、物流停运、物资奇缺等诸多困难,历经40天争分夺秒的努力,成功研发了系列血清学检测试剂盒,两款化学发光法检测试剂盒在国内第一个获得批准,7种产品获得欧盟CE认证并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我校免疫学研究中心主任金艾顺教授团队,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建立了快速筛选潜在中和性全人源单克隆抗体技术,成功获得多株新冠病毒中和活力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并进一步在T淋巴细胞抗原表位筛选和建立T细胞免疫治疗方法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筛选到我国人群主要基因型的多样化抗原肽。这些研究为后续中和抗体药物和新冠疫苗研发提供研究基础,特别是T细胞抗原肽与抗体的抗原表位将成为研发疫苗最好的材料来源。
战疫大考仍在继续。重庆医科大学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创校前辈的西迁精神,始终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书写当代重医人的担当。
(本报记者张国圣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