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航天技术有效助力抗击疫情,仅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例,在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中,航天科技集团抓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高精度定位设备火速驰援,确保工地大部分放线测量一次完成,为两座医院迅速施工争取了宝贵时间。交通运输部通过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入网的北斗车载终端,向600余万入网车辆持续推送疫情信息,推荐道路行驶及运输服务信息。疫情期间,全国各地数十万台北斗终端进入物流行业,目前,基于全国2600个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全天候高稳定性运行,服务可用性高达99.99%,为新冠肺炎防疫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为来自航天企业的科技界政协委员,结合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我重点关注和思考了如下问题:如何提升关键领域的国家战略储备和应急响应能力,并在航天发展“十四五”规划中设立宇航关键产品储备专项,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如何借助即将建成的我国空间站,为大规模开展空间生物实验奠定扎实的技术与设施基础,不断提升国家生物安全水平。希望能够从航天人的角度,为战胜疫情、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作出贡献。
2020年是全面启动航天强国建设的关键之年,我们将落实以首次火星探测、嫦娥五号月面采样返回、北斗三号全球组网为代表的一系列国家重大专项任务。今年5月5日,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成功发射,并于5月8日成功返回,标志着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关键技术得到全面验证,中国的空间站建设时代已经到来。在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研制过程中,我们明显感受到国家工业基础的快速加强,深切体会到航天事业的发展不只是航天人的事,更是国家制造能力大幅提升的缩影。
如今,随着中国航天再次踏上发展快车道,我们期待能够通过2020年全国两会发出更多中国航天的声音,也期待听到更多关于加快航天发展的好建议。
(本报记者张蕾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