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18日 星期一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北师大设立“四有”好老师启航计划

    作者:本报记者 靳晓燕 《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18日 08版)

        一系列包含表彰奖励、职后培训和能力提升帮扶等内容在内的“四有”好老师启航计划日前在北京师范大学发起设立,多措并举鼓励更多毕业生志愿到基础教育领域就业,尤其是到中西部和基层基础教育一线任教,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四有”好老师启航计划是北京师范大学“四有”好老师行动计划的一部分,旨在进一步引导和鼓励优秀毕业生投身基础教育事业,努力培育大国良师。面向社会广泛筹资,设立“‘四有’好老师启航计划基金”,用以激励有志于服务基础教育事业的毕业生。

    全方位引领毕业生的就业观念

        “四有”好老师启航计划除了给予一定的奖励金外,奖励措施还包括荣誉表彰、校友服务、个人帮扶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引领学生树立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就业观念,强化广大毕业生深度服务国家战略的时代责任感,激发作为人民教师的职业自豪感。

        启航计划适用的签约单位为基础教育领域,如学前教育单位(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单位性质须为公办学校,或以政府办学为主体,按照“公办民营”“公建民营”等办学模式运行的学校,不包含高等学校、教辅培训机构和教育类企业。

        启航计划的支持对象不限于公费师范生。对到中西部地区任教的本科非公费师范生、非定向就业研究生,按照其在学校取得的最高学位,返还学制规定年限内的学费,并给予一定奖励。如签约单位所在地为国家级贫困县,发放奖励金10万元。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及其他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实行额外帮扶。

        解读

        在基层教育事业中发光发热

        顾明远(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没有中西部艰苦边远地区的教育现代化,就没有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实现那里的教育现代化,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也是扶智扶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为这些地区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是当务之急,是改变这些地区教育落后面貌的关键,也是实现整个国家教育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

        “四有”好老师启航计划,旨在鼓励和引导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学子毕业后扎根中西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基础教育一线建功立业、发光发热。这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对于指引大学生积极服务国家战略有着示范意义。

        启航计划指明了广大青年学子的前进方向,是号角、是动力。希望我们的毕业生积极投身到基层教育事业中,到祖国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为毕业生续航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撑

        启航计划坚持“扶上马,送一程,服务终身”的校友工作理念,助力青年教师发展。对于入选毕业生,学校将在其业务能力提升及职业生涯发展等方面给予支持。这包括:激发各地校友会积极性,发挥地域优势,组织教育教学专家、特级教师、校长、园长等对毕业生进行指导;在服务期内,组织毕业生参加免费集中培训;加强与毕业生及其所在单位的联系,整合协调相关领域专家及优质校友资源,协助建立“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支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等。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为毕业生续航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服务和支撑。

        解读

        好老师成就好学校,好学校引领好未来

        王文梅(呼和浩特市二中党委书记、校长)

        “四有”好老师启航计划一方面通过设立专项基金,促进地区教师资源均衡,同时也能缓解刚毕业的新教师的经济压力,促使其将更多精力投入教学研究,快速提升就业地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通过组织职后培训及组建地区校友会等方式,集中优势资源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真正让“当老师”成为一份让人羡慕的职业,成为一种“终身进步”的选择。“好老师成就好学校,好学校引领好未来”,北师大鼓励毕业生到基础教育领域就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任教,是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有力举措,也能引导优秀学子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本报记者 靳晓燕)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