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啃下最后的硬骨头】
渝鄂湘黔四省市交界的武陵山脉,绵延千里。据考证,这里就是晋代文豪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艺术原型。但贫困也曾困扰着这里,武陵山区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桃花源”中的贫困县相继脱贫摘帽,目前只剩下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面对“等不了、慢不得、输不起”的脱贫攻坚形势,贵州省、铜仁市和沿河县三级正在发起歼灭战,攻克“桃花源”中的最后贫困。
梵净山下的产业革命
“梵净山中藏珍宝,蘑菇石下种蘑菇。珍宝就是动植物资源,蘑菇就是铜仁迅猛发展的食用菌产业。”蹲在大田边上查看木耳长势的贵州梵天菌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兵,自豪地讲述着沿河县马脑村黑木耳基地的来历。“我在全国很多地方都种过食用菌,要说自然条件沿河县数得上最好。”溶洞的泉水、山谷的气候、繁茂的植被、优质的空气,都让搞了30年食用菌产业的刘兵着迷,他说:“从立项到建设,短短三个月,不仅基地初具规模,日产6万棒的智能菌棒加工厂也即将投产。”站在一旁的官舟镇副镇长杜尚会跟着说:“省里布置90天歼灭战,我们必须70天内干完。为了不误农时,4月初,全镇干部都来往地里背菌棒,50多万棒,干了10天,那情景真跟打仗似的。”
以前,沿河县守着“仙山”受穷,就是缺乏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绿色产业。近年来,贵州省来了一场深刻的农村产业革命,在保证贫困群众最先受益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高附加值品种,把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利益联结等八要素贯穿农村农业发展,这场革命也让沿河县这片绿水青山中绿色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五年来,沿河县共投入超过6.8亿元发展“生态茶、生态果蔬、生态畜牧、生态中药材”四大主导产业。累计种植茶园14.03万亩、蔬菜30万亩、精品水果14.50万亩、中药材4.92万亩。去年到今年,又新添了食用菌这一脱贫歼灭战的“新武器”,一年多就种了近4000万棒。据统计,2020年该县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1728万元,实施多项生态农业项目,带动贫困户2.19万户6.45万人实现增收。
牢牢抓住利益联结机制,保障贫困群众优先受益,这是沿河县在进行农村产业革命的主线,他们先后实施了“721”“811”等利益联结模式,70%~80%的项目收益都用在扶贫援助岗位。今年又带动贫困户35320户增收,实现了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覆盖的目标。
“长江水,乌江情”
贵州梵天菌业的刘兵还有一个身份:江苏盐城爱菲尔菌菇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所有人。他蹲在地头像个农民,站起来说话马上听得出来是位有情怀的企业家。从规划到种植,从装备制造到品牌销售,刘兵的企业是全国食用菌全产业链的头部企业之一。“之所以放下江苏的生意,来铜仁、来沿河,是感到不能辜负老区群众的厚望和这么好的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脱贫攻坚是国家大事,我能参与其中无比光荣。”
像刘兵这样把汗水洒在乌江边上的江苏干部和企业家还有许许多多,“江苏省、苏州市,特别是张家港市给我们送来的宝贝太多了!”沿河县委副书记宋选文动情地说,江苏扶贫工作队在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五个方面全面提升了沿河县的发展能力和信心。沿河县还先后选派数百名年轻干部赴张家港市挂职学习,先进地区的榜样使沿河干部群众思想观念明显转变,发展的内生动力显著提升。
2018年以来,苏州市、张家港市共投入帮扶资金11665.15万元,实施130个项目,今年苏州市和张家港市帮扶资金达到2.46亿元,实施项目73个,如期开工率达100%。在张家港市善港村结对帮扶的中界镇高峰村,长期派驻15名技术干部发展扶贫产业项目,成立苏黔农业公司。沿河县依托工作队帮扶发展的现代农业种植园、生态养殖产业园和生态茶叶公园等项目,建设沿河县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组织其他贫困村观摩学习。仅高峰村驻村工作队选择的15名村民,分别学习掌握了草莓、网纹蜜瓜、生态蔬菜、限根葡萄、无花果、水蜜桃、美国金瓜、茶叶加工、鹌鹑养殖、发酵床养猪等种植养殖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
“兄弟连”打响歼灭战
党的十八大以前,铜仁市下属的都是贫困县,经过艰苦努力,除了沿河县,其他区县相继摘帽出列。拉这位“穷兄弟”一把,成为铜仁市9个区县和2个开发区的共同责任,该市探索推出“9+2”帮扶模式,让已脱贫县区把成功的产业项目延伸到沿河县,“兄弟连”一起打赢“歼灭战”。
“这些‘家当’都是万山区送给我们的。”檬子村副支书杨明军指着竹荪烘烤车间和种植大棚对记者说,万山的兄弟不仅手把手教技术,而且项目运营收益后整体移交村集体,作为该村稳定脱贫的保障。据了解,万山区先后为沿河县援建500亩竹荪项目和500万棒食用菌项目。不仅帮着生产,还帮助销售,万山翠丰农业代销蔬菜1500万斤以上、亿创电子商务公司销售沿河空心李300吨。
“兄弟连”里的11个“兄弟”纷纷伸手:碧江区出资800万元支持沿河发展生猪代养、生态鸡、蔬菜、食用菌等产业;松桃苗族自治县帮助沿河发展生猪、肉鸡等养殖项目;玉屏侗族自治县为沿河建设了4000亩油茶基地,并以市场价保底收购所产油茶果;江口县采取“发展一个产业、共享一个模式、帮扶一个乡镇、联建三个村支部”的“1113”模式对口与沿河县协作……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目前,铜仁市正按照“补短板、强弱项”原则,从资金、人力、产业、技术等核心要素给予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精准帮扶,全市并肩攻克桃花源中“最后的贫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歼灭战。
(本报记者 吕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