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15日 星期五

    始终把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紧密结合

    作者:丁晓强 《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15日 05版)

        【专家点评】  

        上海浦东被视为中国改革开放地标。在浦东开发开放初期,新区党委坚持以“一流党建促一流开发”,针对社会剧烈变革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三服务”(上级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党组织服务党员、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新理念,进行了以“阳光驿站”为品牌的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为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提供了重要经验。在新时代,浦东在社会治理创新中,针对特大城市进行精细化社会治理,又形成了新的实践经验,对推进城市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

        要以党的基层组织的组织力增强城市社会治理的能力。上海是一个超大型城市,处于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社会结构纷繁复杂,党建引领更重要,难度也更大。浦东进行党建引领的基本做法,就是始终把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紧密地结合起来。

        浦东30年来通过基层党建创新,使得党的基层组织具有更强的政治号召力和群众组织力,这是浦东社会治理能取得很好成效的根本优势。浦东将长期推进的党建服务网络作为“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组织基础,把各服务组织融合起来;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将区域内各条线、各区块党建资源凝聚起来,实现资源与需求的顺畅对接,不断提高资源整合度,强化了服务群众的能力,也创新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

        要以服务群众的实效提升城市社会治理水平。服务群众,是城市社会治理的核心工作。浦东构建“家门口”服务体系,就是要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就是着眼于把服务群众真正落在实处。服务群众的工作,不是展示给领导看的,特别要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在建设“家门口”服务中心(站)中,浦东的做法是,在村居委把“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空间最大化”,最大限度地把村居干部的办公地转化为群众的服务地,改变了以往村居委“一人一座一电脑”的机关模式,形成甘作服务群众“店小二”的优良的工作作风;在区级26个职能部门,要求坚持“能下沉则下沉”,形成“三个民生”服务项目清单,把服务送到离群众最近的地方。这些工作,把满足群众的需要落在实处,做到寓日常管理于就近、便利、稳定、可预期的基本服务之中,从根本上提升了城市社会治理的水平。

        要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增强城市社会治理的活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目的是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浦东将“家门口”服务中心(站)作为自治共治的支撑和基点,为居民自己的事情自己商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搭建了平台。努力完善基层自治机制,通过听证会、协商会和评议会“三会”制度,形成依靠居民自治推进各项民生事务的共识和合力。为解决社区“急、难、愁”的问题,还建立健全基层约请制度,推进分级约请和直接约请相结合,推进平等协商和合作处置相结合,约请主体与被约请对象取得共识,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体制机制的创新,增强了群众参与的主体性、积极性,增强了社会治理的活力。

        (作者:丁晓强,系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党建研究基地主任)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