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13日 星期三

    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公立医院在抗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综述

    作者:本报记者 金振娅 《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13日 01版)

        《孟子》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庚子年前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华大地上肆虐。

        彼时,来自全国各地公立医院的300余支医疗队约4万名医务人员,迅速集结,果断逆行,先后驰援武汉和湖北,与当地医护人员一道,将医者仁心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结在一起。

        是他们,无惧被未知病毒感染的风险;是他们,点亮了患者的生命之灯;是他们,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医者仁心

        樱花烂漫,辉映着逆行英雄无畏的身影。

        崔文博,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1月26日,他跟随第一批国家援鄂医疗队到达武汉。

        “当时6家医院承接一个重症病房,但随着疫情不断加重,每家医院开始整体接管一个重症病房。”崔文博还记得,协和医院在48小时内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符合标准的重症监护室。开放两天后,整个病区32张床全部收满。

        虽然他在协和重症医学科“见过世面”,经历了很多危重症病例。但在武汉的重症监护室,“往往我们正在抢救一个患者,又推进来好几个需要抢救的患者,而这些患者都是一分钟不能耽误的”。

        在援鄂医疗队中,崔文博仅仅是约2万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业的医务人员中的一员。

        “从选择呼吸专业那一天起,就注定我们要直面危险,冲在保护生命的最前面!”2月8日,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在致全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同道的信中这样写道,国家大义、人民利益在前,我们心手相连,命运相依,共赴使命。

        不但有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业,援鄂医疗队还包括了感染、心内、肾内,以及心理等多学科的医务人员。

        面对残酷的病毒,医护人员挺身而出,筑起守卫百姓生命安全的钢铁长城。

        每一家公立医院,从接到指令到医疗队组建完成,一般不超过2个小时;从医疗队集结到抵达武汉,一般不超过24小时。

        因为长时间高强度工作,原本干净白皙的脸庞,被口罩勒出了血痕;原本强壮的身躯,为了节约防护服,长时间不吃不喝而有些虚脱……

        生命至上,大爱无疆。在长达3个多月的战疫中,他们生动地诠释着医者仁心,用他们的大爱,筑就了国家安全、民族安全和人民安全的钢铁长城。

    勇攀科学高峰

        曾经,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湖北、武汉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处于复杂胶着的“战时”状态。特别是疫情初期,由于对新冠病毒认识不足、防护物资严重缺乏,湖北省超过3000名医护人员被感染,大量的感染者无法收治。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

        在疫情防控最危急的时刻,钟南山院士团队、王辰院士团队和李兰娟院士团队到达武汉,帮助湖北武汉加强复杂危重症的会诊和救治,同时积极探索新的药物、新的疗法,及时将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纳入诊疗方案,指导全国的医疗救治工作。

        同时,国家委属委管医院和部分省级高水平医院成建制组成医疗队,接管重症病区和重症病房,以及方舱医院,发挥团队力量,全力救治患者。

        为了提升医疗救治的规范化、同质化水平,他们将重症患者纳入个案管理,建立和落实患者日评估、疑难病例讨论会诊、专家组定期巡诊、整体护理、死亡病例讨论等制度,7次制修订诊疗方案,3次制修订重症患者诊疗方案,彰显着医务人员共战疫魔的智慧。

        经过努力,武汉不仅承受住暴发流行期诊疗量激增的“冲击”,而且对疾病的认识日趋深化,救治水平不断提高,武汉重症患者转归为治愈的比例从14%提高到89%。

        中西医结合,是此次抗击疫情“中国经验”中的一大亮点。从传统医学宝库中寻找治疗方法,对症施治。张伯礼院士、仝小林院士和黄璐琦院士等院士专家筛选出“三药三方”,即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颗粒和胶囊、血必净注射液以及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颗粒,在患者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湖北全省中医药使用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超过90%。

        4月24日,湖北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清零;4月26日,武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这标志着以湖北、武汉为主战场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阶段性重要效果;标志着我国新冠肺炎治疗水平处于国际前列;标志着我国近年来重症医学、呼吸道传染病救治等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在生命奇迹背后,是医者勇攀科学高峰,树起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丰碑。

    前赴后继的力量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疫战争中,援鄂医疗队与当地医务人员共同拼搏、日夜奋战,打响了一场撼天动地的生命保卫战。

        “在武汉,总有一些瞬间,让你想流泪。”这是张臻在2月14日朋友圈写的一句话,这一天,他还接到了一位患者的感谢信。

        29岁的张臻是中日友好医院紧急医学救援队的一员。2月4日“出征”武汉,60多个日夜,他先后转战三家医院救治患者。

        而他仅仅是1.2万余名“90后”医务人员中的一员,这些年轻人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95后”甚至“00后”。

        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年青一代的医务工作者挺起脊梁,用冲锋在前的逆行身影践行医者的誓言,保家卫国,彰显着青春的蓬勃力量。

        3月6日,一张一老一少在落日余晖下的合影感动了中华大地。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的27岁医生刘凯,在陪同武汉一位87岁患者拍CT的途中,邂逅了久违的夕阳,年纪相差一个甲子的两人,同时伸手指着太阳的方向,希望或许就在眼前。

        医学源于人性的善良,医生的初心是治病救人。“医生给了患者与病魔作战的勇气,但我们也时常被患者温暖着。”刘凯感慨,一位患者治愈出院,留下了一份感谢信,把他知道的医护人员名字都写在上面。

        艰险是珍贵的磨砺。经历了疫情的锤炼,年青一代医务工作者愈加成熟,最终将成长为护佑民族安全和人民健康的中坚力量。

        荀子曰: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在这场坚苦卓绝的抗疫斗争中,全国的医务人员密切配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

        每个时代,都有英雄。曾经,还有至今仍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就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

        (本报北京5月12日电 记者金振娅)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