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09日 星期六

    甲骨文与中国书写传统

    作者:张广村 《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09日 07版)

        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汉字经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简化字一路变革绵延至今,从未间断。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贺信中指出:“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甲骨文的存在不仅有其文字学的意义,作为汉字书写的源头,其书写的根源性和示范性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直接影响了中国书写的思维习惯和审美规范。

        甲骨文章法竖行直书,结体匀称、字形方整,线条瘦硬挺拔、曲直结合、藏露兼备。单字根据其大小自然书写,错落而书。较早地体现出华夏先祖刚直与委曲并存的性格,秉笔直书、不假雕饰的书写习惯,遵循自然与合理规矩相融通的审美理想。

    竖行直书的章法传统

        甲骨文的基本章法是竖排直书,有列无行。这种章法形式成为后世书写的典范。甲骨卜辞的内容在结构上分为叙词、命词、占词、验词四个部分,书写形式自上而下,自右向左(有的自左向右)。文字大小相间,随势而布,错落有致,活泼生动。这一特点也是中国书法的普遍法则,具有源头意义。在特定的书写空间里,以右上角为书写起点,以左下角为书写终点。这是中国书写最早的空间分布意识。此后几千年中华民族,不论是日常书写还是书法创作都采用了这种竖行直书的章法形式。

        为什么这么写?甲骨文是最早的象形文字,象形是其造字思维和造字特征。如欲表现“车”字,直接用车的形象把它画出来。模仿是人类最早的也是最原始的艺术表现方式,在抽象思维不发达的原始社会,先民把看到的形象直接画出来。单个文字是具体事物的描摹,甲骨文中已经有了天、地、山、水等文字,证明商周时人已经有了明确的空间意识。既然每个字是具体事物的反映,那么在整个书写空间分布里,也就根据人的视野所及,按照天上地下、先上后下的思维来整体呈现。甲骨文书写形成的这种空间意识成为中国书写的约定俗成的潜意识,这种自上而下书写的章法成为中国书写的基本章法形式,一直影响到近代。

    对称平衡的结体特征

        甲骨文的结体字形方整,对称平衡,形成了最早的为后世沿用的方块字系统。甲骨文造字的方法还是模仿物象。象形、会意、形声三种基本造字方法在甲骨文中都有体现。

        象形文字是对物象的直接模仿。例如车字在甲骨文中写作,因为制造车时需要考虑平衡性,所以甲骨文写出的车字左右对称、讲究平衡。自然物象如女、鱼等也是自然对称,符合宇宙法则,甲骨文在书写上更是如此。会意是用两种以上物象表示一种现象,如用天上滴水表示雨,羊在圈里表示牢,因为也是用物象表示,三点水的雨,两边长角的羊都是对称的。形声字彭,左形右声,左边是鼓的形状,右边三撇是表示声音也基本对称。这种对称体现了对立统一的朴素阴阳观念,构成了此后中国文字结体的基本原则。甲骨文以后的文字结体都是方块字型并讲究对称平衡,此后演变的金文、小篆、草书、行书、楷书等都体现出方块字和对称平衡的特征。

        甲骨文的造字思维既遵循自然又匠心独运。甲骨文的字形基本上是方块字,是以一个无形的方块立体空间为边界来排列物象的。在排列的时候为了美观也会调整物象的位置关系,比如把左右结构的字改成上下结构,例如,逐字,是一个会意字,上面是犬,下面是人的足,用人在追犬表示逐的含义。按照会意的造字原理,人应该位于犬的后边也就是右边才对,造字者却把本该是左右结构的字改成了上下结构,当然这一改显得更加美观。这种错位的书写方法在后世书家笔下常有呈现,比如王羲之《兰亭序》笔下的群字,把左右结构写成了上下结构。甲骨文书法是自然与人工的结合,既反映自然规律又有人为巧思。现在楷书字形的上下(音)、左右(冲)、全包围 (田)、半包围(其)、独体字(乙)等结构关系在甲骨文中都能找到。甲骨文在结体时亦重视字内空间及笔画间的疏密关系,体现出较早的空间思维。

    汉字书写的线条特征

        甲骨文书写的线条匀称、粗细相间、曲直结合、起止有度,已经具备了后世毛笔书写的基本线条特征。甲骨文的书写有的是直接刻字,有的则是先写后刻。在殷墟发现的甲骨上,有少数用朱砂写成但还未刻的文字。甲骨文部分文字书写全用曲线,线条圆转流利,当是毛笔所书。例如,(见)、(母)等字的线条就很像小篆的用笔,成熟自然。据此推测,那时的日常书写应该是用毛笔。从现存字体来看,后世书写的基本技巧规则也在当时基本成熟。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甲骨文是当时的专职书家所写,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甲骨文还有专门的书写训练。考古发现的一片甲骨上,竖线条把甲骨空间分割成多列,整篇文字之间没有形成意义,刻字上有墨迹。照此推测,这片甲骨不是占卜所用而是水平较高的书法家刻好后供人临写用的。

        甲骨文的书写技巧和审美习惯是商周先民对世界认识的一种直观反映,是对现实世界俯仰观察的结果,体现世界观、人生观和审美观。甲骨文书写所确立的竖行直书的章法、方块字的字形特征和用笔规范,文字背后蕴藏的阴阳、平衡、留白、错位等造字、书写观念,结字上自然模仿和智巧安排并重的思维特征,都为后世书写确立了典范。甲骨文是中国书写、中国书法的源头,是中国书法艺术美学的发轫之作,其所确立的书法审美标准一直影响深远。

        (作者:张广村,系山东大学古典文献学博士,鲁东大学文学院教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