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卫生 文明新风】
上午9时,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骆驼街道箭港湖社区保利城一期,一架无人机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升空,在小区上空盘旋。每天,这架无人机都执行着特殊的任务——“空中眼睛”,巡查骆驼街道近四平方公里的住宅楼顶卫生。
屋顶不够美,科技来帮忙。楼宇屋顶被称为建筑的“第五立面”,而其脏乱差现象更为隐蔽、更难整治。近日,宁波市突出对各类建筑物顶部垃圾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变楼顶垃圾场为空中景观。整治过程中,数千架次无人机梯队接力出征,用“鹰眼”俯瞰城市,巡查城市环境卫生死角。
宁波投入使用的无人机配有高清运动摄像头。最远,从起始点开始上至120米高空;最低,可以直接飞至楼顶垃圾“脸前”。由无人机担当的“城市文明监督员”可以常态化、全方位、无死角巡查。
在鄞州区华光城社区上空,综合行政执法队员于林亮操作无人机,一旦发现有垃圾堆放就立刻按下拍摄键标记定位。“对各个小区楼顶平台、农村自建房屋顶的垃圾、杂物拍照取证,并记录位置,形成问题清单,督促整改落实。”社区负责人姜颖说,华光城88幢居民楼,几乎都是平屋顶的多层住宅。屋顶有垃圾不仅不文明不卫生,不及时清理还容易在即将到来的汛期出现安全隐患。“要不是无人机帮助巡查,179个楼道挨个跑,工作量可想而知。”于林亮这天发现的堆放着废旧衣物、毛绒玩具等10处屋顶垃圾,被华光城社区党员志愿者、物业保洁人员当天清理完毕。
在飞行器“禁飞”区域,社区工作者、物业人员、志愿者积极行动登顶排查。目前,宁波12万余人次参与排查2.5万余幢屋顶,清理4000余处垃圾,居民住宅屋顶巡查率近90%。
“在此基础上,再对建筑屋顶启动改造提升行动,通过绿化、美化、创意等手段,把楼顶变成小景观点,既实现了建筑屋面旧貌换新颜,又美化了城市形象。”市文明办负责人表示,宁波把防疫抗疫中取得的经验融入文明城市创建中,建立了发现、整改、复查、反馈、监督的闭环工作机制,共同打造洁美文明的城市人居环境。
从地下到屋顶,从城市到农村,从路面到河面,宁波立体化、全域化推进环境卫生整治,确保城市角角落落都干净整洁有序,不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为文明城市创建增添新的风景线。
在城区,宁波开展“五整顿两提升”行动,重点整治34个社区小区、23条背街小巷、19个农贸市场及周边的卫生死角,创建40个能够“席地而坐”的卫生示范道路、街区和公园绿地。还邀请高校师生、艺术团队、创意设计公司进社区、进背街小巷、进城乡接合部,对清理的卫生死角、废弃建筑物进行艺术化改造。
在乡村,宁波深化美丽城镇乡村建设,集中整治农村道路、河流周边的垃圾、废弃物,提升乡村颜值。奉化区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万名啄木鸟在行动”“雏鹰美家园”等活动,加大对不文明、不卫生现象的曝光,搭建区、镇、村三级农村环境卫生志愿者参与平台。
打造水清流畅的景观河道,宁波对内江内河水域实施每日6小时保洁措施,核查沿江码头渣土泥浆运输船只运行轨迹7000余次,推进渣土泥浆技术监管项目,全市127条河道约230万平方米的水域清波荡漾。
随着中小学陆续开学复课,校园卫生整洁大行动也热热闹闹地开展起来。在惠贞书院702班,王宇丰和同学们一起用消毒水和抹布将教室擦得干干净净。他说:“整洁卫生的课堂环境既让我们身心愉悦,还能切断病菌滋生的温床。”
江北区定制首批2万余双“甬城公筷”免费发放给餐饮企业、宾馆、文明单位、社区,“多一双公筷,多一分安心”成为越来越多宁波市民的共识。
海曙区的生活垃圾总量已经连续两年实现负增长。垃圾袋二维码“实名制”、撤桶并点百日攻坚、定时定点、绿色积分等这些早期的系列创新,使得该区已实现城镇居住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率达95.81%,走在全省前列。如今,该区又率先给每辆垃圾直运车安装了GPS定位、视频监管等智能化设备,根据清运时刻表精准设定辖区的垃圾收运时间,运输车称重系统会播报收集的垃圾净重,并将此数值和垃圾种类及社区卡号等信息一起发送到宁波市智慧环卫信息系统平台,实施全过程监控。
(本报记者 曾毅 本报通讯员 张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