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来到东湖新城社区,实地察看社区卫生防疫、社区服务、群众生活保障等情况。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武汉市东湖新城社区全体社区工作者回信,再次强调社区仍然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重要防线。武汉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阻击作用,把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将社区各项防控措施做严做实,激发群防群控抗击疫情的整体合力,社区成为武汉疫情防控的一道坚强堡垒。
关键词:社区防控 群防群控 人民防线
从武汉“封城”到全市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疫情让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历经磨难、凤凰涅槃。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武汉市坚守社区防控阵地,毫不放松地抓紧抓实抓细社区防控各项工作,为打赢武汉保卫战奠定了坚实基础、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疫情发生初期,武汉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全市社区防控工作;在疫情防控最吃紧的阶段,发出最严封控令,启动对全市社区的严格封闭管理;在疫情决战决胜的冲锋关口阶段,开展创建无疫情小区(村、社区、街道、城区)工作,推动“小区干净、社会面干净”;在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阶段,及时调整封控政策,分时段有序开放居民生活物资供应的商业网点;在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阶段,统筹安排充实小区防控值守力量,不断巩固疫情防控取得的宝贵成果。
1.四级联动:数据日更新,问题不过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1月20日,武汉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并设置社区疫情防控组。此后,武汉又成立社区封控管理组,负责全市住宅小区封闭管理,指导无疫情区域创建等工作。
社区封控管理组有完善的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工作规范,明确小组成员责任分工,完善每日工作例会、值班备勤、暗访检查、文件办理、信息报送、保密管理等制度。二是督促各区迅速成立封控管理专班,构筑起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封控管理联动体系。三是坚持封控管理、无疫情创建“日研判、日调度”机制,累计收集小区封控管理、无疫情创建各类数据40类1.5万余条,协调基层提出的封控管理困难问题150余个,做到“数据日更新、问题不过夜”。
同时,不断充实和加强社区封控工作力量,先后投入1.8万名社区工作者、4.86万名下沉干部、0.56万名公安民警、5万余名志愿者,战斗在社区防控一线,参与社区值守、病人转运、爱心帮扶、物资保障等工作,发动带动群众开展群防群控、群防群治。
2.最严封控:为人民筑起“生命长城”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要严措施,更要严执行。武汉市将社区封控作为从源头上切断传染源的关键之举,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措施,“史上最严”社区封控有力遏制了疫情蔓延扩散势头。
一是采取最严措施。最严封控令发出后,对全市7116个小区、1944个村实行全面封闭管理,一律只保留一个出入口。安排下沉干部和志愿者24小时设岗,进行测温登记、扫码查验,严格人员、车辆出入审核,实行“一门进出、24小时值守巡查、硬隔离”。强化薄弱区域、薄弱部位封控,加强对中心城区老旧街区、城中村、偏远农村地区的隔离管理,坚决堵住小区村庄防守漏洞。
二是严格督导检查。武汉市委主要领导带队,多次明察暗访。市委市政府督查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对管控不严、作风不实、失职失责的通报批评、严肃处理。市社区封控组对涉及小区封控管理问题进行重点核查督办,累计下达督办件207件,督促整改问题1048个。同时,发动群众和媒体参与监督,强化监管合力,堵塞管理漏洞。
三是从严依法处置妨碍封控管理的违法犯罪行为。“封城”以来,全市累计依法处置涉封控管理违法案件125起,其中刑事拘留14人、治安拘留37人、罚款35人、警告41人,形成强有力的震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社区封控是疫情防控最安全最有效的措施之一。2月19日,经过9天的严格封控,武汉当日新增确诊人数降到千人以下,实现了从“人等床”到“床等人”的根本转变。
3.物资供应:维护城市运行“生命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疫情防控阻击战,实际上也是打后勤保障战。“封城”之后武汉人民的生活,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4个多月的时间里,武汉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努力做到了小区封控后基本物资不缺、困难群众不愁、水电气网不停、社会秩序不乱。
发挥中百、武商、中商三大国有商超的托底作用,建立对接九省联保联供协作机制,基本保持动态库存可供应猪肉3天以上、蔬菜4天以上、鸡蛋14天以上、粮油40天以上。构建“居民下单—商超配货—公交运输—志愿者送货”的配送链条,投入800多辆公交车参与运输,组织4.5万名下沉干部和2.4万名志愿者,深入13001个网格,以套餐团购、无接触配送方式送菜送药上门。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多组织供应活鱼的重要指示后,武汉全力开展专项调度,让上千吨活鱼“游”上市民的餐桌,让市民充分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
同时,做好困难群众帮扶。长期封闭对困难群众的影响最大。武汉及时启动价格调节机制,连续4个月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加上增发一次春节价格临时补贴,共计约1.3亿元。截至4月29日,面向中低收入人群推出“10元10斤”特价蔬菜包409.16万份,提供政府储备冻猪肉9764.24吨。设立69个集中安置点,为4100多名滞留在汉的外地人员免费提供食宿,为3665名生活困难人员发放救助金1033.36万元。为少数民族同胞专门准备牛羊肉和清真食品。组织水电气和通信公司每天2.4万人在岗保运转,坚持防疫期间欠费不停机、不停气、不停电。
4.无疫创建:推动“小区干净、社会面干净”
为真正使社区和社会面“干净”起来,武汉市以“无疫情小区”创建为切入点,梯次推进“无疫情社区(村)”“无疫情街道”“无疫情城区”建设工作,最终实现“无疫情城市”目标。
一是明确创建标准。研究出台《关于在全市开展无疫情小区、社区(村、队)、街道(乡镇)、城区创建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确“疫情零发生(申报之日起向前推延14天内无一例确诊病人)”和“防控全到位(宣传引导到位、封控管理到位、排查摸底到位、消杀卫生到位、供应保障到位、组织发动到位)”两条无疫情创建标准,为无疫情区域创建划定“高压线”。
二是规范创建程序。明确无疫情社区创建中的申报初审、大数据比对、现场考核、媒体公示、监督检查等流程,力求评定工作科学、真实、有效。按照“成熟一批、申报一批、考核一批、命名一批”的步骤,分批分步公布无疫情社区、街道。对已评定的区域进行抽查监督,一经发现不符合标准的及时取消或暂停认定。
三是用好创建成果。将无疫情创建工作成效纳入各区抗疫工作考核的主要依据,采取每日排名通报各区创建数量和覆盖比例,充分激发各区创建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无疫情创建工作数据作为全市疫情风险等级评估的参考依据,合理划分风险等级,执行差异化防控策略。对全市认定的无疫情小区、村(队)可对管控措施进行有序调整,逐步放宽居民在辖区活动空间范围、优化辖区居民生活保障服务举措,让居民从创建中得到实惠、看到希望、增强信心。
截至4月29日,武汉市全市无疫情小区累计7080个,占比99.7%;无疫情社区累计1381个,占比98.2%;无疫情村(大队)累计1943个,占比100%;全市已命名无疫情街道(乡镇)累计103个,占比59.5%,逐步实现了“小区干净、社会面干净”。
5.防放结合:常态化社区封控精准高效
解除离汉通道管控措施以来,武汉市进入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推进的新阶段。武汉在确保符合封控管理的标准和要求前提下,对小区封闭期间采用物理隔离的场所作适当调整,方便居民生产生活通行。制定小区常态化封控管理规范,对进出小区人员严格落实身份必问、信息必录、体温必测、口罩必戴的要求,进出政策不得随意增加超出规定的各种附加条件。
统筹封控力量,分批有序撤离机关、事业单位社区下沉工作人员。补充社区封控力量,有物业管理的小区,以物业管理人员为主,社区组织居民配合;没有物业管理的小区,以社区管理为主,同时以发动小区居民参与和招募志愿者相结合等方式,落实常态化防控力量。
集成卫生防疫、医疗机构、民政、社区治理等领域子系统,搭建疫情防控大数据指挥调度平台,形成了市民健康监测管理系统——“武汉健康码”,市民凭借“健康码”出入小区,显示“红码”和“黄码”的无法通行,需集中隔离;显示“绿码”的可以正常通行,使社区封控更加科学、精准、高效。
同时,加强常态化督导,专门派出暗访小组对各区小区、村组、值守卡口进行暗访检查,对暗访发现的小区封控管理不严、“四必”措施落实不到位等情况下达督办单49件。
武汉始终坚持严格的社区封控管理举措,最终取得了武汉保卫战的胜利。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胜利,是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胜利。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此次疫情防控再次证明,无论多大的惊涛骇浪,只要有党的坚强领导,就一定能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在这场疫情中,武汉人民识大体、顾大局,自觉遵守“最严封控令”,坚持在家隔离、在社区隔离,共同筑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人民防线。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战胜疫情的根本力量。
疫情当前,社区作为防控的最前线,在阻断病毒传播、服务群众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守住了重要阵地。实践证明,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只有不断充实、加强、夯实社区这个基础,在危难时候才能固若金汤。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党旗始终在社区防控一线高高飘扬,人们总能看到共产党员冲锋在前的身影。全市广大下沉干部、社区工作者,战斗在3349个社区(村)防控一线,发挥服务员、宣传员、社情民意调研员作用,用自己的辛劳和坚守,甚至生命,织就了抵御疫情的严密防线,保障了全市900万人的生活服务。
(作者:武汉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课题调研组,执笔:夏静、宁远、黎明、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