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30日 星期四

    这个就业季有温度有力度

    ——西南交大“云服务”帮助学生高质量就业

    作者:本报记者 周洪双 本报通讯员 蔡京君 《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30日 10版)

        近一段时间,西南交大应届毕业生周益通过该校举办的“空中双选会”,获得多家企业青睐,陆续收到好几份面试通知。经过视频面试,他最终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顺利签约。

        “疫情并未影响面试后三方协议的签订。”周益说,在辅导员的指导下,他在线提交了毕业去向,打印了三方协议,办完了就业手续。

        求职季“撞上”疫情,西南交大加强保障工作,提供精准“云服务”,努力让毕业生实现较为满意的就业。目前,西南交通大学2020届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为53.34%,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硬核破题“云就业”

        “金三银四”,本是就业旺季的春季校园招聘受到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许多用人单位不得不将招聘方式由线下改为线上,高校也在想方设法搭建好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如何做好“云招聘”,保证毕业生稳就业、高质量就业?西南交通大学动足了脑筋。

        自今年1月30日西南交大发布《致用人单位的一封信》,告知单位暂停各类校园现场招聘活动起,西南交大就拉开了“云就业”的序幕。学校相继发布了《致2020届毕业生的一封信》《疫情防控期间用人单位招聘指南》《疫情防控期间毕业生办理就业手续指南》等通知,筹备举办在线校园招聘活动,积极架设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云端桥梁”。

        2月26日,西南交大举办了第一场大型综合类“空中双选会”,参会单位达980家,提供职位3960个。该校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黄春蓉说,报名的单位和毕业生在2月26日当天的上线率达到90%,“效果比我们预料的还好”。

        截至目前,西南交大已经举办了4场大型空中双选会,6215家用人单位提供岗位216132个,参与毕业生累计5000余人,投递简历20000余份。

    全天在线“云服务”

        来自内蒙古的杨琳萱是西南交大环境设计专业2020届毕业生,通过学校举办的“空中双选会”,她投出了十几份简历,目前已经收到2份录用通知。

        杨琳萱说:“疫情发生后,起初我很焦虑,担心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但学校每天发布的招聘信息非常多,就业指导的老师也一直在线,给了我不少帮助,让我找回了信心。”

        就业问题牵动着同学和老师的心,为了让毕业生及时、全面地获取招聘信息,学校招生就业处灵活运用校园就业网、就业微信公众号、毕业生招聘QQ群等多种平台,每天快速搜索、筛选、审核大量招聘信息,发布到学生手中。

        就业指导老师董鹏飞说:“我们针对2020届毕业生建了3个QQ群,总共近6000人,还专门为用人单位建了群。每天咨询量非常大,例如这个单位怎么样?未返校签约协议书怎么办?我们都全天候在线、细致解答。”

        “我们不是简单地提供一个工作机会,还注意引导学生面向国家重点行业、重点地域就业,将个人职业发展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董鹏飞说。

        对于湖北籍未就业毕业生,西南交大组建了专门的就业联系工作群分享就业信息,并邀请中铁大桥局、中铁十一局、中铁武汉电气化局等单位入群,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交流,积极推进湖北籍毕业生顺利就业,并提供资助帮扶、学习支持、情况沟通、关心关怀、心理关爱等。

    精准就业“云支招”

        西南交大充分利用大数据和网络平台,为毕业生提供精准就业服务。通过网络“云上”求职需求调查,根据就业需求的差异,为每位同学量身定制了不同的就业帮助计划,以“每日招聘信息一览表”等方式,定期精准推送对应类别的企业招聘信息,大大增加了毕业生的求职精确度。

        周益说:“我的班导师、辅导员多次在线上跟我联系,询问我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还经常在班群里在线解答我们关于求职和学业等方面的问题。”

        拓展信息渠道的同时,各学院结合专业特点,邀请用人单位线上为学生讲解就业知识,传授求职经验,既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又加强企业与学生的交流。

        西南交大“云就业”持续火热,帮助学生高质量就业,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肯定。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沈火明表示,学校还将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实现全流程、全方位精准就业服务,让这个特殊的就业季有温度、有力度。

        (本报记者 周洪双 本报通讯员 蔡京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