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三岁患病,双腿瘫痪,像正常人一样劳动对我来说似乎很遥远。出生在农村的我,刨过土、种过菜,拿过杆秤、卖过猪肉,很早就体会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正因如此,我打小就有了读书改变命运的想法。
我花了整整20年,拄着双拐从小学读到了研究生。小学六年,我每天要走五六里山路去上学。初中以后开始寄宿生活,一切都需要自己打理。
毕业后,从公司文员到部门负责人,我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岗位。劳动于我而言,是一种尊严,也是一种享受。
我所在的企业是一家有200多名残障员工的福利企业。公司老板在接管企业之初,动过开除残障员工的念头。有一天中午,他到生产车间视察,看到很多操作工仍在岗位加班。他很好奇,问大家为什么不休息,但是没有一个人回答。陪同视察的秘书拿出纸笔,把问题写下来递给其中一个女孩。女孩用稚嫩的笔迹写下:“我们想利用休息时间多包点货,多赚点钱,我们需要工作养家。”
这句话,打消了老板开除残障员工的念头。在他的支持下,我们成立了“学习张海迪”小组,我担任组长。为了帮助残障员工更好地适应企业管理,也让社会感知这个群体的特殊价值,八年来我坚持在做一件事,就是利用周末时间带着他们做公益。
很多人问我:“你是做财务的吗?”“是搞计算机的吗?”“是文秘吗?”我都会摇摇头:“我是做公益的。”我始终相信,通过自己劳动挣来的生活是有尊严的,通过帮助别人而获得的快乐是最长久的。劳动于我们而言是最好的证明:“我们不是社会的负担,我们也能靠劳动实现梦想和价值。”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胜、王斯敏、耿建扩 光明智库副研究员 焦德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