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28日 星期二

    抗击疫情彰显爱国卫生运动的时代特征

    作者:张东献 吴民生 《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28日 04版)

        【历久弥新的爱国卫生运动】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完善公共卫生设施,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作为我国防控重大传染病的传统法宝,爱国卫生运动紧紧围绕疫情不同阶段的重点任务,相时而动,发挥优势,有效遏制了疫情的扩散蔓延,在经受疫情洗礼后更彰显了其时代特征。

        第一,凸显政治性。无论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中;不论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探索中,还是在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党和政府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放在第一位,通过持久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卫生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健康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爱国卫生运动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先后被写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更加凸显了其新时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成为各级党和政府的重要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第二,贴近群众性。群众既是健康的创造者,也是健康的受益者。“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形式,也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原动力。爱国卫生运动始终坚持依靠群众并发动群众,共同参与疫情防控和疾病预防,筑就了公共卫生安全的“防护网”。习惯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最终形成了一种顽强而巨大的惯性力量,这项以爱国为核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最终大幅提高了人民群众文明素质和自我防护能力。

        第三,广泛社会性。“政府主导,跨部门协作,全社会动员”是爱国卫生运动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爱国卫生工作始终把卫生健康作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善于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到疾病防控工作中去。在政府主导下,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协作;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献智献力;广大群众人人动手、人人参与。作为社会动员机制的“黏合剂”,充分发挥资源的集聚效应,疫情期间再次彰显“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

        第四,显著效益性。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爱国卫生运动始终坚持预防为主,从健康影响因素的源头入手,用社会综合治理的方式,有效“应对”影响健康的复杂因素。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起,通过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在较短时间内成功完成了三次卫生革命任务,人民的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前的35岁提高到2018年的77岁,实现了低投入高产出的健康效益,成为我国创造卫生奇迹的一条重要经验。

        第五,发展创新性。爱国卫生运动经历68年的光辉历程,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坚持时间最长的一项群众性卫生运动,其强大的生命力主要在于不断的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紧扣时代脉搏,适时调整工作方针,不断拓展工作内涵、创新工作载体。从粉碎细菌战、“除四害”、“两管五改”、“五讲四美”到卫生城镇创建、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健康城镇建设,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走出了一条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改革与发展之路,焕发着勃勃生机和活力。

        第六,目标共享性。共建共享是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核心理念,人人享有健康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根本目标。爱国卫生运动通过发动群众,自己动手改造生产生活环境,同疾病和不良卫生习惯作斗争。面对疫情,爱国卫生运动充分发挥其优势,促进群众养成勤洗手、多通风、少聚集、拒绝食用野生动物等卫生习惯,提升群众的防控意识。

        作为健康领域的中国创举,爱国卫生运动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策略、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之路。它成为中华民族抗击疾病的重要实践,成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值得我们继续坚持,持续完善。

        (作者:张东献、吴民生,分别为海南医学院教授、海南省健康城市健康乡村促进会会长;海南省爱卫办负责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