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25日 星期六

    执着“天问”,拥抱星辰大海

    ——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侧记

    作者:本报记者 陈海波 张蕾 《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25日 03版)

        4月23日,中国航天513所科技人员通过网络直播向观众讲解嫦娥卫星飞行轨道图。唐克摄/光明图片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两千多年前,中国伟大诗人屈原在长诗《天问》中,从宇宙之本源到阴阳之俱化,从天地之构造到星辰之往亘,对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进行想象与发问。两千多年后,中国人将带着“天问”的精神飞向火星,甚至更远的行星,拥抱星辰大海。

        4月24日,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在线上举行,中国行星探测任务的名称揭晓——“天问”,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启动仪式首次尝试在线上开展,广大网友在网络直播中感受到了中国航天的澎湃动力。从探月工程“嫦娥”,到行星探测“天问”,中国人的飞天梦正走向更高更远。50年前,当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飞入太空的那一刻,中华民族“天问”的答案注定将一步步揭晓。

    追梦:我们要去,我们不能不去

        中华民族从来不乏对宇宙的想象。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从屈原的“天问”,到王勃的“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这种浪漫想象的背后,酝酿着的是一种求索的渴望,一种梦想的力量。

        国家航天局在解释我国行星探测工程命名问题时表示,以“天问”作为工程名称,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对科学与创新的探求,使我们的飞天揽月梦从神话走进现实。“东方红一号”让我们叩响了太空的大门,载人航天把我们的足迹带进了太空,探月工程使我们第一次与地外天体亲密接触……在走向星辰大海的伟大征程上,一代代航天人敢于追梦,勇于探索。

        启动仪式上,中国航天三大里程碑事件的三位杰出代表——“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负责人之一、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被国家航天局聘为“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这三位航天人告诉我们,为何要追梦。

        在戚发轫看来,太空是人类生活的“第四环境”,是国家主权的“第四个疆域”。“我们要去,我们不能不去。”

        靠什么去?靠航天技术。“我们要有这个梦。”戚发轫说。

        这个梦,同时也被一种科学求知的欲望持续推动。吴伟仁认为,探索未知世界是人类的天性。“我们总是想去了解生命的起源、人类的起源、宇宙的起源,这种好奇心就是科学的精神。”

        对于刘洋来说,这个梦还可以表述得更简单:“渴望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传承:现在更需要自力更生精神

        每次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执行任务前,刘洋都要去一个地方——东风革命烈士陵园,那里长眠着数百位英烈。

        “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把一枚枚火箭、一颗颗卫星、一艘艘飞船送入了太空,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之光照亮了中华民族探索星空的漫漫征程。”刘洋说,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成为我们为国出征太空的动力和源泉。

        “弘扬航天精神拥抱星辰大海”,这是今年航天日的主题。无论是“奔月”还是“天问”,要拥抱星辰大海,一代代航天人凝聚的航天精神将永续传承。

        何为航天精神?见证了中国航天的起步以及一步步走向更远的戚发轫,对此有一针见血的理解。在他看来,航天精神的核心就是自力更生——“一切要靠自己,不能靠别人。当年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

        戚发轫认为,现在航天人面临的任务比老一代的更加艰巨和光荣。“我们是解决了‘人家有我们也要有’的问题,现在你们要解决的是‘人家没有我们有’‘人家有我们要做得更好’的问题。所以,现在更需要自力更生的精神。”

        “探索浩瀚宇宙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深空探测永无止境,既充满挑战,也充满机遇,需要一代又一代人薪火相传,接续奋斗。”吴伟仁说。

        航天事业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航天梦也是强国梦。戚发轫希望年轻人要有一个强国梦——在这个梦想下,为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献出力量。

        正如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在启动仪式上所说,弘扬航天精神,不仅要勉励航天人直面风险挫折,在接续奋斗中建设航天强国,而且要激励广大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崇尚探索创造,要号召全社会爱国奉献追梦,在笃定前行中成就事业。

        (本报记者 陈海波 张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