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5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记者了解到,沪上出版、发行行业企业积极对抗疫情带来的冲击,化挑战为机遇,于危机下努力探索转型发展之路,涌现出一批创新发展理念、试水网络经济、拓展融合发展模式的探路者和先行者,用“阅读的力量”温润城市。
勤练内功,探索融合发展新模式
“带货,我们是认真的!”最近,上海的出版人纷纷加入短视频创作的行列。由上海市编辑学会、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发起的“一分钟短视频荐书大赛”,吸引了众多参与者。华东师大出版社创意打造了“大夏主播团”,挑选一批图书编辑、营销和发行人员加入直播讲书团。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焰说,世界读书日为读者找到阅读的纯粹与快乐,而出版则架起了一座通往无限可能性的桥梁,希望以视频、音频、云端互动等多媒体表现方式,细分、打磨、创新呈现优质阅读内容,持续探索线上营销新模式。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是传统的教育大社,令王焰倍感振奋的是,上海日前发布了《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明确提出要“优化发展在线教育”“推广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新思维、新体验、新传播、新营销,将推动传统出版行业呈现出别样的精彩。”
在上海市委宣传部的引导下,沪上出版业早已行动起来,努力抓住出版业转型的新趋势。前期推出的“上海书展·阅读的力量”2020特别网聚、春季图书大联展等活动,整合线上线下资源,通过文化惠民满足市民阅读消费需求,成为出版发行业高质高效复工复产的有力举措。
构筑优势,寻找转型发展新路径
4月23日晚8点,上海译文出版社携手“侧耳”团队联合发起一场“经典夜航线”线上诵读活动。沪上10位知名主播登场,朗诵英国作家简·奥斯丁的《理智与情感》、俄罗斯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法国作家加缪《西西弗神话》、傅雷先生的《美术名作二十讲》等作品。
主播们纷纷选择在自家的客厅、书房进行诵读。“阅读一本好书应该是一件惬意的事,如同那些在自家阳台即兴演奏的音乐家一样,这样的线上诵读既能陪读者度过一个特别的读书日,更是寓意着阅读应该进入日常,是一种优质的生活方式。”上海译文出版社营销部主任丁丽洁告诉记者。
疫情倒逼之下,出版业都在寻找转型发展的新路。在上海译文出版社社长韩卫东看来:“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在思考,如何应对移动互联网大潮的冲击,找到业务转型的出路。译文社的核心是构建以版权经营和附加价值开发为核心的出版生态链。”
整合力量,打造更为广泛的阅读圈层
4月22日,坐落于徐汇区的海派书房开业。这是上海大隐书局4年内在沪上开出的第10家直营书店,主打海派文化。大隐书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军告诉记者,实体书店应该寻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构建文化情怀、社会责任和商业回报这三者之间的平衡。
疫情之下,实体书店经受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依社区而生、凭“个性”而长,有着不同的有趣“灵魂”的实体书店依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政府的扶持,也让它们有了发展的底气。徐汇区向市民派发文化消费大礼包,邀请市民走进身边的特色书店,感受阅读的春天。
在疫情仍未散尽、创伤亟须抚慰的特殊时期,阅读的力量更显珍贵。从4月23日至5月5日,为期13天的“阅读的力量”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在上海举办。活动以“春暖花开读新书,云上书店云首发”为主题,整合出版和发行机构、阅读推广组织、网络文化平台的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阅读活动,共同助力阅读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本报上海4月23日电 本报记者 颜维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