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24日 星期五

    服务阅读,为何知之易行之难

    作者:宋志军 《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24日 07版)

        讲述人:华文出版社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 宋志军

        出版的使命是服务阅读。出版者之于阅读,价值主要体现在优化内容供给和对接阅读需求上。前者的关键是选择——选出好的,放弃更多不那么好的;后者的关键是找到读者、了解读者。说来简单,但做实做好,并非易事。

        现在,每年20多万种新书,加上历年的动销产品,让选择成了难题。比如,那种低效甚至无效的内容供给占有一定比重,如以公版书为代表的重复出版问题。

        精品的形成,于作者,需要积淀;于出版者,需要慢慢等、细细“磨”。而今天,愿意等到果子成熟了再摘的人,不是更多了,而是更少了。这就有可能把本就不可多得的优质出版资源做成“夹生饭”,造成新的浪费。

        上述问题不是什么新发现,基本上是从管理部门到具体从业者的共识。近几年在宏观政策上对出版总量过大、重复出版严重等现象加大了调控力度,效果初显。不少出版企业也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质增效作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但彻底改变确实很难。难在哪里?

        难在惯性思维不好打破。为什么当初那么多的出版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规模扩张之路?因为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有其合理性。当参与竞争者人数激增而市场并未同比扩大时,单品平均利润必然下降。而要维持企业利润总量不降甚至逐年上升,多出品种是最简易之路。另一方面,既然人工是成本,则单位时间内提高人均产出量是摊薄成本的最简易之路。因此,编辑工作从“技术活儿”,越干越像“体力活儿”,投入到单个产品中的情感和时间自然越来越少。

        难在考核评价机制不易改变。做出版的人都知道,常销书最赚钱。一个企业有无“家底”,主要看常销书的数量和品质。而做常销书,就是需要慢工细活儿的“种树”,单位时间内产量低,效果可能需要多年后才显现。但考核却是按年度进行的。在这种压力下,不少出版企业从“种树”改为“种庄稼”。

        难在已经形成的不太健康的营销模式和读者期待不好根本扭转。比如下游书店常态化的打折促销,在取悦读者的同时,也使其他促销手段都逐渐失灵。于是如同饮鸩止渴,只能不断加大打折促销的力度和频次,而作为产业链上游的出版环节要分摊促销费用。当这种费用占比越来越大时,出版者必然要千方百计降低成本。

        问题和困难还可以举出不少。但历史的经验证明,只要我们行动起来,认真地加以改变,这些问题都能解决,困难都可以克服。我希望,改变来得更早一些。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胜、王斯敏、杜羽、蒋新军 实习记者 景辉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