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今年浙江省嘉兴市图书馆的热闹场景从馆舍转到了线上。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读者的阅读热情不逊以往:写一篇书评,分享独到的心得;录一段视频,晒晒自家的书房;看一场直播讲座,回味经典里的故事……
2019年年底,嘉兴市图书馆“火”了:一家知名商业杂志评选“2019中国最佳创新公司50”,嘉兴市图书馆名列其中,榜单中还有故宫博物院、华为等公众耳熟能详的名字。
很多人在纳闷,为什么这个只有150多名员工、不多公共预算的图书馆,一年之中能开展5000场接地气的活动和课程,和读者的距离贴得这么近。因为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图书馆总是围着一道道无形的“篱笆墙”,或者馆藏乏善可陈,或者服务封闭落后,让很多读者难以亲近。
但在如今的嘉兴,“篱笆墙”不见了,图书馆变了模样。
帮助读者跨越数字时代获取信息的鸿沟
家住枫杨坊社区的任建芳有点急。
任建芳今年70岁,儿女不在身边生活。疫情期间,无论坐公交车,还是进菜市场,到哪都要扫健康码,她对着手机反复摆弄,可就是不知道怎么申请。在嘉兴市图书馆的“夕阳红E族”老年电脑使用培训班微信群,任阿姨发出了求助信息。这个培训班,任阿姨是春节前报的名。原本3月开课,可疫情打乱了计划,同时报名的100多位老年读者都进了微信群。
收到任阿姨的求助,培训班老师、嘉兴市图书馆信息技术与服务部馆员杨柳就通过微信远程指导,任阿姨终于领到了健康码。可没过几天,任阿姨又来求援:她忘了怎么才能找到健康码。再次帮忙,总算是解决了任阿姨的问题,但杨柳想,很多老年读者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一对一指导效率太低,而且老年人需要反复指导,不如把这些内容拍成教学视频,让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学习。
得到了馆里的支持,杨柳和同事们马上行动,录制的第一个视频就是《老年人健康码申请和使用指南》,15分钟的内容只谈两个问题,“怎么在手机上申请健康码”“出入的时候,怎么给别人看健康码”,这些都是任阿姨遇到的实际问题。
“老师慢慢地讲,我慢慢地听”,“实用,转给爸妈啦”,“这也太鼓舞人了吧,爷爷奶奶一定要好好加油!肯定可以很棒的”……在视频的弹幕里、在微博的评论中,全国各地的读者反馈纷至沓来。在一家互联网企业的协助下,《怎样用手机买菜》《怎样用手机挂号》等课程陆续出炉,同样受到欢迎。
在嘉兴市图书馆,“夕阳红E族”老年电脑使用培训班已经有12年的历史。最初只是教老人们用电脑,后来又加入了智能手机的使用培训。
“除了针对老年人的培训,以帮助农民工兄弟网购火车票为切入点,每年春节前后,我们都会举办‘帮兄弟回家’新居民信息素养系列培训班;针对普通市民,我们有‘市民E学堂’,及时讲解各种新技术。‘红十字生命E课堂’则是通过急救视频播放和现场模拟演练,为读者普及急救知识及心肺复苏方法。”在嘉兴市图书馆馆长沈红梅看来,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图书馆有责任帮助读者跨越数字化时代获取信息的鸿沟。
图书馆原来有道“篱笆墙”,把老年人、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挡在了外面。拆了这道“篱笆墙”,他们与图书馆的距离更近了,与这个时代的距离也更近了。
让乡里能享受和城里一样优质的服务
“梅家荡里的青鱼,水中徜徉;闻川路上的行人,熙熙攘攘;运河上的商船,来去匆忙;住宅小区里投射出璀璨的灯光,清澈河水里倒映着美丽的夕阳。”一年前,在嘉兴市图书馆王江泾镇分馆的世界读书日活动上,长虹小学学生杨李奕馨声情并茂地朗诵起描写家乡风物的散文《运河魂》。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杨李奕馨历历在目。
而再往前一年,杨李奕馨和王江泾镇上的许多孩子一样,从小在京杭大运河边长大,对运河再熟悉不过了,但对同样就在身边的图书馆,就有些陌生了——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进图书馆,也不知道进了图书馆能做什么。
2018年9月,嘉兴市图书馆王江泾镇分馆和长虹小学合作开展午间阅读活动。踏入图书馆的大门,孩子们发现了一片新天地。
“以前,这些孩子的课外读物主要是作文书,比较单一。来到图书馆之后,他们从作文书开始起步,逐渐培养阅读兴趣,进而学会自己挑书、选书。”王江泾镇分馆邵丽君介绍,在这家乡镇分馆,孩子们不仅可以挑书、选书,还可以参加故事会、手工课、学编课等各种活动,享受的图书馆服务和城里的孩子没有太大区别。
在嘉兴,不只是孩子,所有的乡镇居民都可以享受到和城市居民一样优质的图书馆服务。
城市图书馆与乡村图书馆之间,原来也有道“篱笆墙”。一级政府建设一个图书馆,各管各的,市里管市图书馆,县里管县图书馆,镇里管镇图书馆,越到基层,经费越少,图书资源越少、更新越慢,专业人员越缺乏。而在嘉兴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里,多级政府共同建设公共图书馆,不论是作为总馆的市图书馆,还是2家区分馆、16家乡镇(街道)分馆、32家村(社区)分馆,都实现了文献资源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通借通还,数字资源也是共建共享,读者拿着一张“一卡通”,可以走进任何一个分馆,享受到整个服务体系内的所有服务。
拆了城乡图书馆间的“篱笆墙”,人与书的距离更近了。
“近几年,嘉兴市图书馆建设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乡镇分馆提升得非常快,其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北京大学教授李国新一直关注着嘉兴的图书馆发展,“总分馆体系要解决的是公共图书馆组织体系变革的问题,不能只靠图书馆系统自己做,一定要由政府主导,才能统筹解决许多问题。嘉兴的实践,为其他城市推进总分馆制、促进全民阅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供了引领和示范。”
阅读推广人带领孩子步入阅读的世界
“好饿的老狼进了猪的小镇,怕被认出来,就得乔装打扮一番。孩子们,如果你是老狼,你会穿什么?”
“我戴墨镜!”“我戴口罩!”“我要拿一个火箭筒!”“我要用一种喷雾把自己变透明!”……
近两年来,在嘉兴市图书馆七星街道分馆的“好宝贝”课堂,经常可以听到何婧和孩子们这样有趣的对话。
“90后”的何婧,是南湖区文化馆派驻七星街道文化站的一名文化下派员,2017年参加了嘉兴市图书馆“领读者”课堂培训后,她又成为一名阅读推广人。不仅在七星街道分馆,在七星街道下辖的六个社区,在嘉兴的不少乡村,都能看到何婧讲故事的身影。
自2017年“阅动全家·书香嘉兴”阅读推广项目启动以来,嘉兴已经有80位像何婧这样的“领读者”。“领读者”不仅在“好宝贝”课堂给孩子们讲故事,也在“好家长”课堂为家长们讲授阅读方法。
“‘阅动全家·书香嘉兴’活动聚焦亲子阅读,旨在以儿童阅读带动家长阅读。活动推广到全市农村后,带动了一大批市民阅读。”沈红梅介绍,在开展活动的服务点,2019年的图书外借数量比2018年增加了21%,使图书文献更好地发挥了作用。
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大学教授徐雁认为,“阅动全家·书香嘉兴”活动为城乡家庭提供有精准度的阅读指导,把嘉兴的各图书馆、图书流通站真正建成了促进全民阅读的文化场所。
人与书之间,有时会隔着一道“篱笆墙”,有了先行者的引领,就能冲破藩篱,真正步入阅读的世界。
2019年,嘉兴市图书馆总分馆开展的各类阅读活动达到5026场,这意味着平均每天举办的阅读活动超过13场,其中既有“阅动全家·书香嘉兴”活动,也有“图书馆第一课”“尚书”经典阅读读书会、“南湖讲坛”等数十种针对不同群体的读书活动。
“虽然现在人们读书的渠道、手段很多,但在像嘉兴市图书馆这样的公共图书馆里,有这么一群人、专注于阅读推广这件事,而且是公益的、免费的,其独特的价值是无可取代的。”在李国新看来,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公共图书馆因其服务的专业性、公益性,在全民阅读活动中都将扮演重要角色,与此同时,公共图书馆只有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才能满足新时代读者日益提升的阅读需求。
(本报记者 陆健 杜羽 严红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