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23日 星期四

    阅读,凝聚起抗疫的精神力量

    ——2020年阅读大数据报告(第三季)

    作者:光明日报 腾讯公司 京东集团 阅文集团 微信读书“阅读大数据报告”项目团队 《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23日 07版)

        江苏省海安高新区文化志愿者在农家书屋里与留守儿童一起阅读儿童读物。翟慧勇摄/光明图片

        合肥市常青街道半亩方塘城市阅读空间里读者正在读书。新华社发

    编者按

        阅读是人生永恒的主题,疫情却成为近几个月全球关注的焦点。当永恒与突发相遇,从书籍中思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守望相助、人与自我身心安顿则成为一种必然。

        今年的“世界读书日”,光明日报、腾讯公司、京东集团、阅文集团、微信读书继2018年和2019年的发布“阅读大数据报告”后,再次联合发布《阅读大数据报告(第三季)》,此次报告的主题,聚焦2020年疫情期间的阅读,主要综合京东集团图书销售大数据、阅文集团电子书和微信读书在线阅读的大数据,分析读者的阅读行为和阅读兴趣,提炼出值得关注的十大阅读现象,从而发现在这个特殊时期,读者、作者、出版社如何凝聚起抗疫的精神力量。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原有的生活秩序,让工作一度按下“暂停键”,人们难免焦虑、不适。但越是困难时期,越需要精神力量。此时阅读,不仅在于打发时间,更是抚慰心灵,带给大家慰藉、鼓舞和希望。

        武汉“方舱医院”走红的“看书哥”,手捧厚书、神情专注,以书相伴,与病毒作战;全民“居家隔离”的“超长假期”,不少人终于翻开了书架上的大部头,静下心来品读经典名著,在阅读中“与历史上的伟大灵魂交谈”;“读屏时代”,更多年轻人则是“屏上阅读”,动动指尖,游弋在电子书海中,就算身体不能出门,精神照样可以神游寰宇古今,让生活充实、精神补钙,增强心理免疫能力。

    1、阅读成重要生活方式,构筑抗疫精神防线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居家隔离”是全民防控最有效的防线。“宅”在家,阅读成了许多人选择的生活方式。各平台的阅读数据表明,疫情期间,纸质书购买量和在线阅读时间都有所增长,人们主动利用隔离时光提升自身的精神素养,用更多时间进行深度阅读。

        京东大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图书成交额比2019年同期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从图书品类来看,增长最快的品类为教辅、童书及科普类。金融、历史等需要进行沉浸式阅读的品类,均有较大增长。此外,心理学的书籍2月环比增长不高,但3月则迅速增长至25%,说明“后疫情”时期,关注心理健康的人逐渐增多。

        在疫情暴发之初,纸质书销售受物流等因素影响,电子书阅读时长明显增加。京东读书App用户数量较疫情之前翻了一倍,一季度用户平均阅读时长增长了64分钟,VIP用户续费及付费书籍转化均超往年。微信读书的数据显示,2月份用户的平均阅读时长为99.61分钟,相比2019年同期提升16%;阅文旗下各阅读平台也有不同幅度的增长,阅读和付费转化均高于去年同期。

        虽然生活方式日渐多元化,人们依然还保留着读书的习惯。据此前京东图书与艾瑞咨询联合发布的《2019中国图书市场报告》显示,去年52.9%用户买书数量增加,31.8%用户买书数量持平;其中有一半以上的用户买书金额超过300元,买书数量在4~10本之间的用户数最多;还有14.6%的用户购买了20本以上图书。

        “在这个令人焦虑和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刻,文化提供了慰藉、鼓舞和希望。”书籍永远是人类最好的精神伙伴,陪伴许多人度过了这个特殊的冬春之交。

    2、抗疫主题书及时出版,专业服务疫情防控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图书出版界迅速行动,出版了一大批抗疫主题新书。数百种抗疫主题新书着重用医学专家的专业知识,对新冠病毒传播、预防及诊疗等方面进行权威、通俗的解读,充分体现了知识界、出版界的抗疫担当,并呈现出迅速及时、专业权威、电子版先行等特点。

        广东科技出版社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1月28日就已上架,该书在微信读书平台上位居“瘟疫相关作品阅读TOP5”中的第2位;同时该书在京东读书App特别上架,供用户免费阅读。1月31日,由四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心理干预工作组编写的《新型冠状病毒大众心理防护手册》出版,是全国第一本针对本次疫情推出的心理防护读物。与此同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邀约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主编《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权威、科学地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控举措。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张剑光教授大年初一接到新华出版社邀请,将2003年出版的《中国抗疫简史》加紧修订,连夜赶写新章节《抗击疫病:民族精神不可战》和序言、后记,合成新书,在多个数字平台上线,并免费向读者开放阅读。

        京东读书紧急上线超过60种防护抗疫相关的电子书和有声内容;联合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以及各大出版社,2月1日上线“免费阅读,共克时艰,取得战‘疫’胜利”的专题,涵盖科普知识、经典文学、有声精选、心理励志等栏目;阅文平台免费阅读专区开设防疫手册专题……疫情期间,出版业在纸质书生产和营销等方面虽受到显著影响,但疫情加速了出版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成为我国出版业探索数字化进程中的重要时间节点。

    3、医卫经典书备受关注,感同身受抗击病毒

        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不断应对病毒挑战的历史,每一次疫情,都让人重新思考人类和病毒的关系,而那些关于疫情的经典作品,给我们带来了新鲜的思考角度和增强战胜病毒的勇气。

        “在焦虑的状态下,看书是非常好的调剂。”张文宏医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疫情期间,他看完了《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霍乱时期的爱情》《鼠疫》等图书,经典作品里有很多关于病痛、灾难的书写,能让人在短暂的焦虑、恐慌之后,进一步深入思考。

        多数阅读平台数据也显示,瘟疫主题经典图书的阅读率大幅度提升。据微信读书统计,“瘟疫相关作品阅读TOP5”中有三本为经典图书,其中,《血疫:埃博拉的故事》排名第一,《鼠疫》排名第三。

        京东大数据显示,2月和3月,有关医学健康的专业类书籍成交额环比分别增长20%和48%,其中既有文学类也有科普类。文学类图书如《血疫:埃博拉的故事》《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等瘟疫主题的经典读物,2月环比激增190%。而以往关注度较低的医学类科普图书,如《病毒星球》《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等,在疫情的特殊时期,销量大幅增长。特别是《见识丛书·瘟疫与人》,2月的销量是其2018年上市以来月平均销量的10倍。

        人类对病毒的认知既是科学议题,也是人文命题。阅读这类作品,在了解病毒的同时也是在了解自身,通过阅读凝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识,也将对防控疫病起到重要作用。

    4、亲子教育图书热销,陪伴度过超长假期

        受疫情影响,教育部发布了延期开学和“停课不停学”的通知,全国学生因此获得了“超长版待机”寒假。对家长而言,与孩子共处的时间前所未有地增加,居家学习与亲子关系的问题凸显。“宅家”期间,如何安放好“神兽”们无处消耗的精力,又不致使时间白白过去?

        根据京东图书数据,教辅、书法、童书及育儿类书籍在疫情期间,成为占比提升最为明显的品类。其中,中小学教辅和书法在2月分别同比增长101.53%和79.52%,居各类图书销量增长率榜首。从童书类1~3月畅销榜来看,涂色绘本、儿童地理百科、儿童生理启蒙等类型图书销量位居前列;生活类畅销榜中,前几名均被《正面管教》《读懂孩子的心》等亲子教育图书占据。

        这些数据反映出疫情期间孩子居家学习的特点:一方面,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延期开学的影响,课程知识学习仍然是居家学习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除了课程学习,家长也愈发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如书法、绘画、百科知识等。此外,亲子教育类图书的畅销还表明,家庭教育的理念日益普及,家长对科学教育理念与方法的认同和需求也在不断攀升。

    5、兴趣阅读日趋多样,闲暇时光滋养爱好

        疫情的到来,给原本紧张的工作按下了“暂停键”,许多人有了更多时间回归生活。体现在阅读上,“充电宝式”的实用阅读退潮,兴趣阅读成为主流。

        京东数据显示,今年2~3月,字典工具书等实用类图书销量受一定影响,但家居、烹饪、健身保健等品类的占比增长明显。随着春暖花开,人们还开发出了养花种菜技能,3月农林类书籍销量同比上涨,《蔬菜种植栽培百科》等成为畅销书,在阅读的滋养中,平凡的居家生活也散发出生动趣味。

        分析京东图书26~35岁的消费人群数据发现,兴趣爱好的性别差异很有意思:烹饪美食的爱好者男性偏多,60%以上的烹饪美食类书籍由男性购买。从图书类型上看,喜好国学古籍的69%为男性,热爱绘画的购书者中75%为女性。音乐类图书,中年男性的购买量是青年男性的17倍,年龄越大越希望从音乐中获得平静和慰藉。

        兴趣阅读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为抗疫期间的人们提供了精神力量。疫情期间,艺术类的书籍销量占比也有所提升,《中华茶道》《大话西方艺术史》等位居销售榜前列。一名网友说:“因为疫情,近期生活和心理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读书对缓解压力很有用。”这些艺术类书籍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也为人们搭建起心灵的庇护所。

    6、深度阅读回归主流,大部头名著受青睐

        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当下,人们的阅读日趋快餐化、碎片化。一定思想理论深度的长篇作品,对繁忙的都市人来说成为一种奢侈。疫情期间,人们有了大量闲暇时间,不少人开始重拾平时“啃”不下去的“大部头”。

        从京东纸质书销售数据来看,今年1~3月,金融投资、历史、传记等品类同比得到较快增长,同时各品类中的畅销书多为长篇作品,如《资治通鉴》《红楼梦》《四书五经全套》等。值得注意的是,在线阅读的读者在疫情期间也同样喜欢长篇名著。

        此外,在光明日报微博上发起的“疫情期间你在看什么书”互动显示,广大网友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经典名著,来丰富自己的“疫期生活”。网友推荐的60本中外作品中,《平凡的世界》《围城》《红楼梦》《人类简史》等名著榜上有名。“宅家读书,攻下了一直看不下去的《红楼梦》,开始有些枯涩难懂,但细细地品,越读越有味儿,体会到了更丰富、更深刻、更奇妙的审美。”有网友留言说。

    7、影文联动效应凸显,热播影视剧带火原著

        大IP时代,“影文联动”愈发紧密。由文学作品成功改编的影视剧,凭借强大的传播效应,又反过来带动文学作品再次走红。如今小说所带来的流量和销量还成为剧集是否成功的新标准之一。比如,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带动电子书阅读人数和纸质书销量分别上涨800%以上。

        由于疫情期间,全国各大院线纷纷暂停营业,基于数字电视和网络传播的剧集则人气不减。腾讯阅文追踪了多部IP原著的平台数据发现,在影视热播期,原著小说往往成为平台搜索热词,阅读量和付费情况都再现高峰。数据显示,《三生三世枕上书》剧集今年1月开播前一周左右,阅文平台上原著小说的收入趋势开始上升,原著阅读热度在2月中旬达到峰值;根据网络小说《孤城闭》改编而来的剧集《清平乐》,4月7日开播以来,小说数据也快速上涨;4月6日首播的剧集《我是余欢水》,改编自余耕的《如果没有明天》,原著的数据也在剧集开播后不断上涨。除此之外,央视重播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也对原著的阅读热度有一定带动。

    8、在线创作数量激增,湖北人创作热情高涨

        疫情期间,人们阅读方式的“线上化”,对图书内容生产产生了一定影响。许多人开启了线上创作,网络文学平台上的新作者数量明显上涨。阅文集团数据显示,一季度新增作者33万,环比增长129%;新增作品数量超52万部,同比增长约1.5倍。广东、江苏、山东、河南、四川作者最爱网络文学创作,而湖北新增作者近万人,也首次跻身作者排行榜前六名。

        在备受大家关注的湖北省,突如其来的变化,对生命、生活的新思考,“宅家写文”成为湖北人打发时间、谋求第二收入的重要途径。“封城”期间,阅文旗下湖北作者新增数量近万人,湖北地区新增作品总量超1.3万部,环比增长17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湖北地区在线阅读用户数量同比增长28%,用户阅读时长环比提升43%。

        在内容创作题材方面,过去玄幻言情题材居多,而一季度现实题材创作广受热捧;医疗题材小说阅读量上涨,网络作家真熊初墨是一位三甲医院医生,根据工作经验创作的《手术直播间》,以写实硬核的医学技术、具有张力的情节,订阅用户剧增。过去,阅文平台以长篇小说为主,疫情期间“短篇小说”“轻小说”两种创作形式成为众多新作家首选,二者入库作品数量同比增长分别超过400%以及150%。

    9、阅读年龄分层鲜明,通读类型书亦有显现

        京东图书和阅文集团电子书数据显示,各年龄层的读者都对以小说为主的文学类书籍有明显的阅读兴趣,但不同年龄层的题材侧重点不同。整体上来看,“70后”偏爱名家经典,“80后”“90后”偏爱浪漫言情,“00后”则更青睐现代都市、科幻玄幻类内容。

        除了小说、青春文学等各年龄层“通读”的书籍类别外,不同年龄层读者在纸质书和电子书上喜欢阅读的其他类别则有所不同。比如,京东数据显示,18至35岁用户最爱计算机与互联网、孕产育儿、童书等;36岁以上用户最爱购买科普读物、医学书籍、杂志期刊。而阅文集团数据显示,用户中18至35岁年龄段读者喜欢阅读成功励志类的电子书,36岁以上读者的偏好历史类书籍。

        同时,不同年龄层读者的阅读媒介偏好也存在差异,年轻用户对线上阅读接受度更高。从阅文集团数据来看,线上阅读73%的用户为16至35岁;35岁以上用户只占20%。而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也显示了相同结果,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接触者中,近八成(79.6%)是18至49周岁人群。

    10、中国经验成功出海,战疫图书服务世界

        国内新冠肺炎疫情趋于平缓,全球战疫又汹涌而至。在这场全人类与传染病抗争的战斗中,及时总结和分享经验、开展国家间的互助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代表着中国预防新冠肺炎科学方法的读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已面向17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12个语言版本的版权输出。

        战胜关乎各国人民安危的疫病,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只有共同战胜疫情,人类才能安全,凸显了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主要从事对外图书进出口的中图公司积极响应,自除夕起开始策划、开发战疫书柜,汇集中国60余家优秀出版社正版授权的116种权威防疫读物,用知识为抗疫之战护航。当海外疫情开始蔓延,又迅速聚合英文、法文、日文等多语言读本14种,助力多国抗疫。

        当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可以是“孤岛”。为了帮助国外中国公民抗击疫情,中图公司发挥多年积累的渠道优势,通过中国大使馆,以中国快讯、战疫书柜、中国电子书库三个数字阅读产品,提供即时疫情资讯和全面在线科学防疫知识,“云服务”广大海外同胞,提供抗疫知识援助。

        疫情仍未消散,但书籍始终与人相伴,源源不断地为人们提供精神力量。正如罗曼·罗兰所言:“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

        (作者:光明日报、腾讯公司、京东集团、阅文集团、微信读书“阅读大数据报告”项目团队)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