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鹤声是柳诒徵先生的弟子,郑的大学论文,柳先生批了四个字:“一时无两”。传为佳话。
◎钱理群说,王瑶先生讲过写论文,王先生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文章有两种写法,一种是“编织毛衣”式的,只是平列的铺排:一点,两点,三点;一方面,又一方面,再一方面。很有条理,很全面,但看不出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篇文章是散的。另一种是“留声机”式的,有一根针,一个核心,一个“纲”,所有的观点都围绕它转,这就是所谓“纲举目张”,所谓“提纲挈领”。写论文最难,也是最要下功夫的,就是一定要找到能够把整篇文章拎起来的东西。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中期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部,舒芜、周汝昌在一个办公室,向南的窗,两桌分列,舒西周东。隔壁办公室则是张友鸾与顾学颉,也是两桌分列,张东顾西。舒芜对周汝昌戏语道:这屋是“不作周方”,那屋是“东张西顾”。上句出典《西厢记》“不作周方,埋怨煞你个法聪和尚!”舒芜本姓方,故巧用“周方”一语。另一句即变用“东张西望”俗语而改一字,切合张、顾二姓。
◎1913年创立的“欧美同学会”在北京南河沿街口。会所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南士简要清通,北人渊综广博;下联是:江右宫商发越,河朔词义坚刚。近世书法篆刻名家杨天骥书。卞孝萱说,这副对联将南北知识分子和南北文化概括得很精当,放在“欧美同学会”前是非常贴切的。
◎1936年1月17日,陈垣先生在给陈述的信函里写道:“得兄来书,具见近来闻见日广,心胆更虚,所谓学然后知不足,必然之过程也,可贺可喜。惟愚见只要小心,胆不妨大。少年人应保存少年人气象,不必效老年人之多所顾忌也……”并赠以绝句一首:“师法相承各主张,谁非谁是费评量。岂因东塾讥东壁,遂信南强胜北强。”
(作者:周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