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16日 星期四

    不辱使命鏖战八十一天终凯旋

    ——北京协和医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告别武汉

    作者:本报武汉一线报道组 《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16日 04版)

        4月15日,武汉市民自发上街送别北京协和医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新华社记者 熊琦摄

        4月15日,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武汉市蔡甸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向北京协和医院党委书记张抒扬(左二)、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韩丁(右二)赠送锦旗。本报武汉一线报道组记者 季春红摄/光明图片

        在大雪纷飞的寒冬抵达,在草长莺飞的暖春告别。4月15日上午,在抗疫一线鏖战81天之后,北京协和医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迎来了撤离时刻。

        由186名队员组成的北京协和医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整建制接管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C栋9楼ICU西区重症病房,从死亡线上拉回众多危重患者,也在中法新城院区抗疫史上写下多个“第一”。

        他们是全部援鄂医疗队中最后一支撤离的队伍,履行了“疫情不退,我们不撤”的铮铮誓言。而感染内科主任李太生等6名队员仍然留守武汉,继续负责重症及危重症患者救治、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武汉人民永远感谢你们!”

        一大早,市民、志愿者、携手奋战的同行“战友”就自发赶到医疗队驻地,专程送别心中的战疫英雄、最美天使。

        “感谢首都!因为有你,武汉不怕”,武汉人民用这样的字牌诉说满腔深情;“京鄂风雨同舟,守护江城安康”,医疗队则把滚烫心声写在锦旗上,送给他们心中的英雄——武汉人民。

        腿脚不便、拄着拐杖,身有残疾的理发师宋忠桥专程从武昌家中赶来送行。这位中国好人、武汉市自强模范,从2月初至今带着3人团队为协和医疗队义务理发5次,成了队员们舍不得的好朋友。

        “他们冒着危险来武汉为我们拼命,我们应该尽地主之谊。做不了别的,至少让他们能有个称心的发型。”宋忠桥说。让他记忆犹新的是,第三次来理发,队员们把剪下的碎发堆成了“PUMCH@WH”(北京协和在武汉)的字样,并配诗一首:“践最初誓言,担头等重任;留青丝几许,谱丹心一曲。”宋忠桥一次次因这样的精神感动着:“盼你们再回武汉!我承诺,还要免费为你们理发!”

        市民熊浩军是疫情期间服务医护人员的司乘志愿者,他邀请队员们在防护服上签下名字。“他们为我们拼过命。我想对他们说:武汉人民永远感谢你们!”眼含泪花的他表示,要把这件珍贵的防护服送给湖北省博物馆收藏,“让武汉人永远记住,是这样的英雄同胞拯救了这座城”。

        “1月26日,你们背对春节的烟火、挥别家乡老幼,毅然奔赴抗击疫情的主战场,极大鼓舞了武汉人民抗击疫情的必胜信心,把人间大爱书写在江汉平原、荆楚大地上!”武汉市副市长刘永清感念不已,并代表武汉发出邀约,“待到武汉无恙、祖国无恙之时,欢迎亲人们再回武汉,登黄鹤、游长江、赏樱花、品佳肴,感受荆楚风情,再次接受武汉人民的最高礼遇!”

        在天河机场候机大厅,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赶来送行。“你们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协和的旗帜在这场抗疫斗争中始终高高飘扬,协和的精神就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就是忠于人民的献身精神。谢谢你们!”

    “是武汉告诉我:人间值得,做医生值得!”

        从2月7日起,协和医院党委书记张抒扬带领第二批医疗队员来到武汉。两个多月来,记忆中留下太多珍贵片段。

        “4月12日,我们负责的病区转出了最后一位病人,于3点38分关闭病房。这代表着协和医疗队圆满完成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救治任务。队员们走出病房时,高喊着‘不辱使命,不负协和’,这一幕让我非常激动。感谢所有支持帮助过我们的人们,感谢同济,感谢患者,向你们致敬!”张抒扬说。

        协和医院副院长韩丁第一批带队来到武汉,见证了整个病区的运行。“这里收治了109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也留下了协和人最深的记忆,最宝贵的精神。”

        从医23年的肾内科医生秦岩,深感在武汉的经历是“值得一辈子珍藏的财富”。“我们在这里为患者流过泪、流过汗,也收获了最多的感动和震撼。这些爱和感动,会激励我们在从业道路上不断提高自我要求,为了病人,把一切做到最好。”秦岩说,是英雄的武汉、英雄的武汉人民用坚韧、乐观与感恩让她更加热爱这份事业,“是武汉告诉我:人间值得,做医生值得!”

        “在武汉团队作战的日子里,无论是医术还是医德,还是做人的品格风范,我都从前辈们身上学到了很多。”90后男护士陈灿耀十分感慨,“他们对待病人和蔼可亲,但在每一个诊疗细节上却十分严谨。这是我最宝贵的一堂课,一定会转化成我未来前进的最大动力。”

        “感谢每位中国人!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普通百姓,我们都贡献了一分力量。但到了关键时刻、危难关头,咱们这个民族总能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攻坚克难的精神。”26岁的护士程龙感慨。

    “许一个心愿,带家人看遍武汉安康美景”

        离别在即,队员们和“生死之交、同胞兄弟”一般的同济医院同行们拥抱、话别,十分不舍。

        两个多月并肩作战,他们曾“发明”了联合战队的专属口号:“协同作战,和济苍生;协和同济,凯旋胜利”,也曾在彼此的防护服上分别画上玉兰花、樱花,代表两座城市的深厚情谊。

        “在抗击疫情最紧张最吃劲的时刻,你们来了。在这里,你们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白衣为袍,使命在肩;你们仁心仁术,展示国家队风采。来时风雪漫天,去时云开雾散。”同济医院党委副书记、中法新城院区定点医院院长胡俊波十分动情,“情深义厚,山高水长。同济医院永远欢迎你们!”

        “耳边听到最多的是‘感谢’,队友之间说得最多的是‘舍不得’。”医疗队队员、心外科护士赵小东满脸眷恋,“从没有一座城市让我们这样牵挂,武汉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她坦言。“我的母亲刚动完手术不久,我很牵挂她,她却对我说:履行好职责、保护好武汉人民,才是对我最大的希望。等疫情结束了,我一定要带父母重回武汉,带他们看我战斗过的地方。那时候的武汉,一定特别美!”

        “回京休整后,我们将回到协和医院工作岗位上。我们会按照总书记的指示,慎终如始,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和幸福作出应有贡献。”张抒扬说。

        (本报武汉4月15日电 本报武汉一线报道组 报道组成员:本报记者蔡闯、王斯敏、张勇、姜奕名、安胜蓝、刘坤、李盛明、张锐、章正、晋浩天、卢璐 本报见习记者陈怡 光明网记者季春红、李政葳、蔡琳)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