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15日 星期三

    愿凭仁爱护苍生

    作者:邹升平 《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15日 07版)

        《周易》有云:“天地之大德曰生”,关爱生命是天地间最伟大的道德。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始终强调“生命重于泰山”,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仁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感同身受、推己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仁爱思想薪火相传,构成了当代中国人的文化之源、精神之基。孔子曰,“仁者必有勇”。仁爱,是一种有使命感和责任担当的爱,这种爱是博大的、有人格情怀的爱,是无怨无悔、心甘情愿的付出。疫情发生以来,有的人逆行出征,与时间赛跑、同病毒较量;有的人虽身处困境,仍对别人施以援手、守望家园,他们的仁爱和善举让人们始终保持着对美好的向往。

        爱不仅是个体之间的小爱,更是一种“国家有难、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是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爱原则,把“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的忠恕之心扩展到对待邻居、朋友、国家以及天下。由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国一体的意识被深深植入了中华民族的灵魂深处,培育出了中华儿女牢固的爱国情结。这种仁爱精神不仅塑造了我们每个个体的生存智慧和处世方式,还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思维和精神特质。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面对疫情挑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置身事外。从众志成城做好国内疫情防控,到为国际疫情防控贡献中国方案,我们始终以坚实行动诠释投桃报李、守望相助的仁爱精神。

        新时代发扬仁爱之心,必须始终以爱国主义精神为底色。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新时代发扬仁爱之心,就是在“小我”和“大我”的同频共振中不断增强对祖国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要鼓励引导更多人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这才是真正的仁爱。

        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新时代发扬仁爱之心,必须把仁爱精神内嵌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之中。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是马克思主义永恒的人文情怀,面对人类的不平等和灾难性危机,马克思提出了“真正的共同体”概念,寻求人类的解放。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全球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国际社会应携手构建人类美好家园。国家虽各不相同,但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是命运共同体。面对这场空前危机,一些西方国家应停止各种无端猜忌和恶意抹黑,携手努力、共战疫情。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这次疫情再次证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疫情发生后,我们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及时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疫情信息,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前段时间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发出了团结一致抗击疫情、维护世界经济稳定的积极信号。当前,我们积极与各国加强沟通合作,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分享防控经验和诊疗方案,为早日彻底战胜疫情作出贡献,以仁爱之心守护好人类的共同家园。

        (作者:邹升平,系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扬州大学基地特聘研究员)

        本版头像均为郭红松绘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胜、王斯敏、张云、蒋正翔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