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阿比吉特·巴纳吉和埃斯特·杜弗洛在《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一书中提出,贫穷的深层的原因是社会机会的不平等,主要原因是外部环境,要从根本上摆脱贫穷,必须改变环境。地处大巴山腹地的城口县山高谷深、交通落后、信息闭塞,是重庆发展条件最差的地方,承接和集聚发展要素的能力十分微弱,多年来一直处于“在落后中发展,在发展中落后”的局面,是脱贫攻坚战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
要摆脱贫困的魔咒,必须改变环境。城口森林覆盖率70.2%,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340天以上,有“天然氧吧”之称,曾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气候良好和红色文化丰富是城口发展的最大优势,环境承载脆弱是影响发展最大的命脉,保护生态是城口最大责任。受大山阻隔,交通瓶颈制约突出,城口县是迄今为止重庆市唯一未通高速公路的县,也未通铁路,孤悬渝东北、困守大巴山成为城口县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障碍,改善交通是最紧迫任务。贫困的本质在于人的贫困。交通和信息闭塞积累物质贫困的同时,导致贫困人口陷入脱贫意愿和能力双双不足的困境。清醒认识自身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尽快补齐发展要素短板,不断提高优势资源的利用效率,并整合形成综合发展能力是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关键。
“护山”“铺路”“架心桥”就是发挥生态优势、补齐交通短板、提升人口素质,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绿水青山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城口山地鸡、生猪等“七大扶贫产业”,城口的绿水青山正在变成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把改善交通作为紧迫任务,加快融入全国高铁、高速路网,升级改造普通干线,大力实施“四好农村路”等,让25万城口人民摆脱桎梏走出大山;大力实施农村电商扶贫,让“网络红利”更广泛更充分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土特产成为市场上的畅销品;广泛开展“五大移风易俗”行动和“六进农家”精神扶贫,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不断激发。
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仅仅完成了城口发展的阶段性任务,在脱贫攻坚中积聚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动力,才是长远发展的根本考量。城口县抓住“护山”“铺路”“架心桥”这一关键,不但助力城口实现脱贫摘帽的目标,而且把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因素结合成有机整体。通过脱贫攻坚战,探索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途径,让生态环境的优势进一步彰显;改善交通基础设施,让开放的通道更加通畅,有利于经济发展要素流通和聚集;“扶志”与“扶智”并重,让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发展经济的能动性不断激发。
城口最终退出全国重点贫困县序列,这扎扎实实的脱贫过程,就是积聚长远发展内生动力的过程。环境改变了,优势凸显了,人心凝聚了,城口正在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作者:张 波,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重庆社会科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