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盐池县瞄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资金短缺的薄弱环节,以金融扶贫为切入点,对解决贫困户贷款难问题进行了探索,给出了答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金融扶贫模式。在这里,现代的金融理念与传统的种养和耕作方式交互碰撞,闯出了一条金融扶贫之路。
党的领导是脱贫攻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盐池县的金融扶贫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形成经验,关键在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着眼于在宁夏中南部贫困地区率先高标准脱贫、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定位,将其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久久为功、持续用力,在构建金融扶贫体系、制定优惠政策、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金融举措,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金融扶贫政策体系。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支部建在金融链、产业链上,基层党建与金融扶贫相融互促。
精准施策是盐池金融扶贫的最大特点。面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巨大挑战,坚持问题导向,破解各类难题,做好金融扶贫这篇文章。比如,按照有关政策,60岁以上建档立卡户无法获得贷款支持,而这部分群众有养殖技能、有脱贫意愿,身体条件也允许,是养殖“主力军”,盐池县委因地制宜,积极与金融机构对接协调,将贷款年龄上限上调至65岁,不仅有助于改善这部分农村老人的经济状况,而且有利于激发其脱贫的内生动力。再比如,在“扶贫保”的设置上,盐池县没有大而化之,而是根据不同乡镇、村庄的资源禀赋和产业情况,哪怕再“小众”的种养殖产业,也积极研究,纳入保险范围,并根据自然气候、市场行情等变量及时调整政策,确保群众脱贫路上“零风险”。
信用生态是推进金融扶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在。扶贫对象融资困境的重要原因在于抵押担保不足,盐池县将金融扶贫与信用建设并举同步,把提高群众诚信意识作为基础性工程来抓,全力塑造良好的信用生态。改变原有评级授信标准,创造性地将精神文明建设与评级授信结合起来,并在诚信体系中占有10%的比例。把对建档立卡户评级授信的成功做法拓展到所有农户,从“特惠”到“普惠”,建立乡、村、组、户四级信用评定系统,为金融扶贫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作者:姜歆,系宁夏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法学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