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14日 星期二

    扩大内需应抓准有效需求

    作者:蔡之兵 《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14日 02版)

        【光明论坛】    

        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经济增长压力加大。在这种背景下,扩大内需成为社会各界寄予厚望的重要政策工具。从国内外宏观调控经验分析,倘若扩大内需思路不当,即使相关政策短期内促进了经济增长,最终这些政策仍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冲击。因此,准确认识内需的含义并采取合适思路来扩大内需将是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

        扩大内需指的是扩大内部需求。从经济体系循环角度看,凡是能够产生货币交换的市场交易都可以称之为需求,扩大内部需求就是增加交易的种类、频率和规模。这里必须强调的是,需求与需要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人人都有需要,却未必人人都有需求,需求指的是具备支付能力的需要。扩大内需的正确思路要落脚于需求而非需要。这是因为即使通过满足需要的思路短期内促进了经济增长,当刺激政策消失后,由于缺乏可持续的收入来源支撑,由满足不具有实际支付能力的需要所带来的虚假增长也会随之消失,最终使得经济发展重陷困难。因此,扩大内需战略必须以有效需求为抓手。

        第一,扩大内需须避免当前有效需求的大幅度萎缩。疫情对出口和消费的冲击最终会波及收入端并严重影响有效需求。因此,避免当前有效需求的大幅度萎缩是扩大内需的首要工作,也是决定扩大内需战略成效的关键。一方面,应该“以新补旧”,通过加大新基建的投资力度来重构传统生产模式,优化要素配置,释放新的发展动能和需求,弥补因疫情防控而受到冲击的投资需求部分。另一方面,也应该“以增补减”,针对广大居民收入因受疫情影响而减少的部分,短期内可采取诸如部分补贴、发放消费券等手段予以对冲,降低疫情通过收入渠道对消费需求的冲击程度。

        第二,扩大内需应将需要尽可能地转变为有效需求。尽可能地将广大居民的需要转变为具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是扩大内需的根本思路,也是主要工作。顺利完成这一转变过程的关键动力就是可持续地提高居民收入。首先,有机结合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有序引导各种要素向农村地区集聚,不断提升农村地区的产业化和利润率水平,增加农民收入,释放有效需求。其次,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和稳步推动新型城镇化战略,完善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释放城市居民的有效需求。最后,加快制定实施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倍增计划和推动减税降负工作有序进行,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保证收入分配份额向劳动力报酬倾斜。同时,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降低企业主体的经济负担,释放整个经济体系的有效需求。

        第三,扩大内需要求国内供给能满足国内有效需求。除了增加有效需求外,增强我国供给体系满足自身有效需求的能力也是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我国供给体系间的错配现象越发严重,大量的有效需求无法被国内生产体系所满足,只能依靠国外生产体系。仅以母婴市场为例,2019年,我国母婴市场销售规模已经超过3万亿元,其中,绝大部分占据类似于奶粉、洗护等细分母婴市场优势地位的产品都是国外品牌。因此,扩大内需不仅应关注由需要转变而来的需求增量,也要重视过去有效需求的存量。应有针对性地梳理国内各种市场尤其是产品技术门槛较低市场的供需匹配结构,鼓励各地方区域制定增强相关产业竞争力和市场份额的发展规划,增强自身供给体系满足自身有效需求的能力。

        由上可知,合适的扩大内需思路绝不是刺激经济增长的短期策略,而应是既能实现藏富于民和共同富裕目标,又能不断倒逼经济生产体系优化升级、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长期战略。

        (作者:蔡之兵,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研究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