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13日 星期一

    全面提升应急管理系统化水平

    作者:薛澜 《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13日 16版)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既是一项紧迫工作,又是一项长期任务。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必须从我们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入手。

        首先,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始终面临着各种自然因素导致的巨灾风险。其次,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中国安全生产的形势仍处于脆弱期、爬坡期、过坎期,建筑、化工、交通等行业安全风险突出。再次,中国始终面临重大疫情的威胁,全球新发的30余种传染病已有半数在我国发现。此外,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的逐步应用,新形式的安全威胁和风险正不断滋生、扩散和叠加。

        一个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与否,直接决定了这个国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结果和效率。所谓现代化,就是在科学理念指导下持续实现从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革,进而实现应急管理体制的优化协同、应急管理能力的合理精干、应急管理结果的满意高效。

        此次疫情防控,我国应急管理系统显著的体制优势和强大的动员能力发挥了巨大作用,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为了尽快形成有效产能,我国密集采取了一系列“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超常规措施。比如,为保证企业满负荷生产,加强全产业链无缝衔接,千方百计增加压条机、口罩机、熔喷布等紧缺生产设备和原料供给;为确保紧缺物资投入到最急需的地方,我国紧急出台分区分级使用指南,极大地提高了医疗物资利用水平等。这些都体现了我国应急管理体系“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同时,也要看到,重要的公共安全基础领域投入不够,地方公共卫生基础薄弱,部分机构定位不清、改革滞后,社会风险意识淡薄等短板也很突出,迫切需要采取切实举措,持续改善并不断强化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对此,要在以下方面加快补短板。

        首先,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把重点从事件应对转到风险防范,比如尽快建立公共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定期在国家不同层级、社会不同领域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发布,以增强全民风险防范意识。同时,在风险评估基础上,制定风险降低和风险防范规划,合理配置公共资源,逐步降低各类风险。

        其次,要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在现有“一案三制”和国家应急管理部门的基础上,设立由中央和各级党政部门组成的应急管理委员会,平时负责制定应急管理重大政策,领导协调推动风险防范、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等工作;重特大灾害事故发生后,转化为应急指挥总部,组织应急处置工作,从而保证政令畅通、协调有力、指挥高效。同时,要给地方政府在应急管理体系设计方面留出充分的创新空间,加强地方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此外,还要大力加强国家应急管理综合能力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其主要内容包括党政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的提高、专业应急管理队伍的建设、应急储备物资体系的优化等。要建立健全重大灾害评估机制和事故调查机制,将调查重点推进到风险关注、政策、制度、标准、技术、能力建设等深层次问题上,把事后反思的经验教训反馈到类似事件的事前风险防范中去,全面提升应急管理的系统化水平。

        (作者:薛澜,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苏世民书院院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