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09日 星期四

    做,就要做最出色的那个

    ——记军事医学科研新锐迟象阳

    作者:本报记者 陈劲松 刘小兵 本报通讯员 邵龙飞 《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09日 03版)

        迟象阳是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病原体防治药物研究工作,曾参加赴西非塞拉利昂开展重组埃博拉疫苗境外临床试验研究任务,参与多项国家和军队重大课题,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迟象阳作为军事医学专家组成员,义无反顾冲在支援武汉抗疫第一线。

    “让迟象阳负责”

        1月26日晚,军事医学专家组星夜兼程抵达武汉。在陈薇院士带领下,专家组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迟象阳先是当“搬运工”,为布设帐篷式移动实验室里的各种分析化验装备,和男同事一起干体力活;接着,她当起“工程师”,负责调试大型实验设备;之后,又一头扎进紧张的检测分析中。

        核酸检测,对临床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至关重要,是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技术支撑。这也是迟象阳和战友刚到武汉时的主要任务。一次全流程的核酸检测,从单批次的检测数量到人员进舱出舱准备、检测的时间,都相对固定。有时,送检样本数量多,检测人员轮番上阵,连夜赶工,待到最终确认结果,就要到凌晨四五点钟了。

        为加强分析检测能力,军事医学专家自带了实时定量PCR仪、流式细胞仪等多种仪器设备,特别是液相芯片免疫学分析系统,是实现多种免疫学指标高通量检测的科研利器。然而,由于液相芯片免疫学分析系统是未曾启用过的新装备,系统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严格调试、校正,以往都是售后公司专业人员负责,专家组成员以前谁也没有做过,让谁来调试?

        “让迟象阳负责!”陈薇院士果断点将。作为她的导师,陈薇对学习力强、执行力好、敢啃“硬骨头”的迟象阳非常有信心。受领任务后,迟象阳通读说明书,熟悉随机应用程序,一天一夜不眠不休,当电脑屏幕上显示每条测试条目都通过后,才长舒一口气。

        按照防控要求,从咽拭子样品接收到得出核酸检测结果,须在24小时内完成。为了尽早让医院获知结果,迟象阳和团队成员通过优化流程组合,运用先进仪器设备,硬是把时间压缩到4个小时以内。

    “很是与众不同”

        在专家组成员、副研究员张晓鹏眼中,迟象阳工作严谨、细致、专注,做科研课题是典型的工程化操作,“很是与众不同”。

        每次做实验前,迟象阳都会把实验设计从头到尾列出流程图和时间表;每个步骤都会详细注明技术难点、实现手段和所需仪器设备。实验中的每个疑点和解决过程,她也会详细记录,并定期盘点归纳。

        干,就要瞄准世界最前沿;做,就要做最出色的那个。迟象阳在科研领域颇有建树,秘密就藏在她缜密细致的实验设计和跨学科的交叉优势中。迟象阳大学本科毕业于自动化专业,随陈薇院士读研究生时,她就将自动化和微生物研究结合起来,主动受领了所在单位搭建单细胞技术平台的任务。搭配仪器,编写软件,调试系统,经过不断探索,这款可以在短时间获得抗体基因的平台研发成功,并发挥了巨大作用。埃博拉、森林脑炎包括新型冠状病毒等病毒的抗体分离,都应用到了这个平台的技术。

        出于对生命科学的热爱,从上海交通大学本科毕业后,迟象阳硕博连读,从事跨学科学习研究,迟象阳的确有学科交叉的优势,但其背后的艰辛付出却鲜为人知。

        由于没有相关专业基础,一开始上课,迟象阳连很多专业术语都听不懂。她边学边赶,迟象阳把学习当成一种复杂的数学建模,合理安排进度。研读《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等专业书籍,泡图书馆查阅专业资料,到网上学英文版的专业网课,仅用了半年时间,迟象阳专业学习就赶了上来。

    “特别爱笑,乐于助人”

        在武汉军事医学专家组,只要提起迟象阳,大家会不约而同想到她那双笑意盈盈的眼睛。“她呀,特别爱笑,乐于助人。”专家组成员董韵竹说。

        课题进行得不顺时,师弟张冠英总会向迟象阳请教。“她思维很活跃,经常和我们讨论学术问题,总是能够捕捉到大家没有注意到的科研细节,聊着聊着,解决问题的火花就碰撞出来了。这时,她就会笑得特别开心。”张冠英说。

        在武汉一线,工作繁忙、紧张,迟象阳是科研团队中的“开心果”。3月4日是她的生日。生日前几天,同组队员问她有什么生日愿望,她不假思索地回答,就希望大家坐下来陪她聊会天。

        其实,迟象阳心里清楚,大家的任务都很重,聊不聊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聚一聚,舒缓一下紧张的心情。

        生日那天,迟象阳照例在实验室里做了一天检测。晚上,从帐篷里出来时,各种惊喜接连降临:同事刘坤送来一盒草莓,张梦瑶和杨益隆贡献一包干果,董韵竹拿出一个蛋糕、一束花,姜涛、黎浩、黄勇等送上祝福……

        当下,武汉已是春暖花开,战疫好消息不断传来。3月16日,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通过临床研究注册审评,正式进入临床试验。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作为陈薇科研团队的重要一员,连续奋战的迟象阳有些许疲倦,但她那双爱笑的眼睛充满着自信。

        (本报记者 陈劲松 刘小兵 本报通讯员 邵龙飞)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