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江南细雨绵绵,江苏宜兴7.5万亩茶园进入了明前茶最后的采摘期。宜兴茶园多位于苏南的丘陵地带,随着山体连绵起伏,一望无际的绿色中,采茶工熟练地用食指和拇指轻轻拈下最嫩的芽片,快速将它们放入随身携带的布袋子里。淡淡的茶叶香气,随着雾气在茶园里飘散开来。
每年惊蛰过后,数千名外地采茶工如约而至宜兴,起早贪黑,采茶制茶。受疫情影响,今年很多外地采茶工难以及时赶回,急坏了当地茶企老板。农时不等人,为保证春茶上市和茶农增收,地方政府对符合要求的茶叶企业实行包车接送,并全额补助交通费用。
截至3月30日,经宜兴市人社局牵头组织,西渚等镇(园区、街道)的83家茶厂通过“点对点”包车服务,分89批次、169辆大巴车,从安徽宿州、江苏连云港等地累计接回采茶工人4776人。熟练的采茶工,一天可以采摘六七斤鲜叶。按200元一天计算,每位采茶工人将在50天的春茶季获得约1万元工钱。
宜兴旧时称“阳羡”,是我国最负盛名的古茶区之一。茶圣陆羽为撰写《茶经》,曾在阳羡南部山区作了长时间的考察,认为阳羡茶“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并认为其“芬芳冠世产,可供上方”。
和广东、福建等茶叶主产区一样,客人来了,宜兴人必是先要泡上一壶茶款待的。特别之处在于,素有“陶都”美誉的宜兴习惯用本地紫砂工艺师们手工制成的紫砂壶,配以南部山区的山泉水泡制一壶清茶。随着汤色清澈的茶水从紫砂壶嘴里汩汩流出,一股淡雅的清香环绕在空气中,端起与紫砂壶配套的精致典雅的紫砂小茶杯,抿一口,清香缓缓经过舌尖、喉咙,再回味,甘甜在五脏六腑弥漫开来。这时候的氛围最惬意,也因此,茶叶生意也好,紫砂生意也罢,宜兴人做得风生水起。
近年来,宜兴逐步淘汰发芽晚、产量低、品质差的老茶树,引进适合本地种植的无性系优良品种。无锡、宜兴两级政府制定了优惠政策,建立了良种补贴专项资金,加快了老茶园的更新和改造。目前,宜兴良种茶园的比例已超过50%,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茶叶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40%左右,是全国年产10万担以上的重点茶叶基地,种茶成为宜兴山区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
“口罩挡住的是病毒,挡不住的是茶香。”往年,地方政府和茶场都是在线下举办春茶开采节,今年则全都直接在线上进行春茶销售。除了向茶商直播茶场实况、讲解今年茶叶最新情况外,茶场也开通了抖音、天猫、京东等线上直播,现场为大家展示茶山好春光、一杯阳羡贡茶的诞生,用“零接触+云销售”的新战法应对疫情。
在位于太华镇的乾元茶场包装车间门口,客户的货车正排队等候茶叶出货。茶场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天的销售可以用“爆单”来形容,每天采下来的鲜叶都被预订一空。乾元茶场在宜兴的茶企中规模较大,共有3800多亩茶园,去年完成销售额6000多万元。“今年的销售额原计划要比去年增长20%至30%,虽然受疫情影响,困难比较多,但基于这些年持续打造的品牌影响力,我们还是有信心完成既定目标。”茶场负责人说。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齐心抗疫,多措并举,宜兴茶农不违农时,在山坡上耕耘出一片希望的绿洲。
(本报记者 苏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