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29日 星期日

    白玉山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军:

    “三场硬仗”守护居民安康

    作者:本报武汉一线报道组 《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29日 05版)

        无疫情街道意味着什么,带来了什么,接下来怎么干?白玉山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军这样问自己。答案是:能让居民们安全起来,安心一些;街道和社区还是一样干,高兴、鼓舞是肯定的,然后,该封控封控,该保供保供,“是零疫情,但绝不是零风险。这不是给一枚勋章,这是个责任。”

        和武汉市其他街道一样,白玉山街道也曾笼罩在疫情阴影之下,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达106例。抗疫期间,街道和居民付出了艰苦努力,用张军的话说,“两个多月,打了三场硬仗”。

        第一场硬仗,是“送医送隔”,即在街道辖区严格排查发热及疑似病例,及时送入医院或隔离点。“一开始医院床位紧张,居民只好来找我们,大量矛盾集中在街道和社区。”干部们也害怕,除了口罩,没有什么防护措施,但令张军自豪的是:没有一个退缩推诿,都站出来,和居民面对面做劝导工作,并走家入户排查登记,为焦急的人们想尽办法。

        最初的困难过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开建,众多方舱医院投入使用,全国驰援的医疗队到来了。张军的“第一场大仗”开始白热化:“床位够了,就要把所有病人找出来、送进去,把所有密切接触者送到指定隔离点。新情况又出现了:一是找不找得齐?二是有些患者不愿去方舱,顾虑很多,劝不劝得动?”

        没有秘诀和捷径可言。只靠八个字:尽心尽力、想方设法。挨家挨户、线上线下、法律宣传、思想动员、测温申报……终于,“四类人员”应查尽查、应送尽送,全部处于街道掌控之中。

        第二场硬仗是全员封控。所有居民小区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实行最严管控措施,“严格隔离标准、严肃封控纪律、严封开放小区、严管人员出入”。

        新的难题又摆在面前:白玉山街道小区整体老旧、很多无物业甚至半开放,还下辖8个村,封控难度极大。

        怎么解决?制定尽可能细致的封控方案,所有社区出入口、主要路口设置卡点;下沉干部、志愿者与社区干部24小时轮流值守。对在家居民充分劝导、排解忧虑;对必须出入的人员,询问事由、查验证件、测量体温、登记在册,一步都不能少。好在,“大多数居民还是晓得利害关系的,有自觉性”,这块“硬骨头”也啃了下来。

        第三场硬仗,与第二场“同步开火”并延续至今——生活物资供应保障。“最基本的是组织居民团购,网格员、志愿者送上门;同时联系商家定向供货,尽量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独居老人、低保户等生活困难人群,以及因疫致贫家庭是保供的重中之重,针对此类1287户,街道发放“4+2”免费套餐:每户每月一盒鸡蛋、一条鱼、一袋米、一桶油,每周一份10元爱心菜、一份储备冷冻肉。

        “全国各地也捐赠了很多物资。区里还给家家户户发过鱼,捉起来一看,呵,活蹦乱跳!”张军笑着回忆。

        物资对接、卸货分发,为居民代购药品、水电维修、环境消杀……种种琐碎而必需的事务,都得“一肩扛”。为此,张军和街道干部们忙起来常常每天只睡三个多小时。他们已经有两个多月没住在家里了,“就守在街道,事情一来,随时能战斗”。持之以恒的三场“硬仗”,换来不断显现的好成绩。辖区中陆续出现无疫情小区、无疫情社区、无疫情村,最终,整条街道无疫情。

        谈及下一步,张军的回答务实理性:“一是继续严格管控,适时适度降低管控等级;二是推动商超有序开门,保障货源,让忍耐了这么久的居民们能吃些好吃的,继续安心在家等待,直到武汉保卫战最终结束的那一天。”

        (本报武汉3月28日电 本报武汉一线报道组 报道组成员:本报记者蔡闯、王斯敏、张勇、张锐、安胜蓝、刘坤、李盛明、姜奕名 本报见习记者陈怡 光明网记者蔡琳、季春红、李政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