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26日 星期四

    关山不隔同胞情 异国坚守赤子心

    ——在德同胞的抗疫故事

    作者:本报记者 田园 《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26日 12版)

    德国一家超市内空荡荡的货架。田园摄/光明图片

    图为3月24日在德国法兰克福街头拍摄的一辆救护车。新华社发

    2月初,在中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中德友人捐赠口罩、防护服、护目镜和医用手套等防控急缺物资支援湖北。 田园摄/光明图片

        【特别关注】

        新冠肺炎疫情近来在欧洲的蔓延之势愈加严峻。德国连续数天新增病例2000人以上,截至当地时间3月24日,确诊病例已经突破3万人。在德华人华侨、留学生等海外同胞在中国国内疫情严重时上下奔走,慷慨捐赠口罩、防护服等医用物资,彰显中华儿女守望相助的同胞深情。如今,身处海外的他们面临严重疫情,依然选择积极地坚强面对,团结互助、齐心协力,将乐观坚韧的民族抗疫精神书写在异国他乡。

        在德国“打好下半场”

        二月初,在国内疫情严峻的时候,不少海外同胞主动向国内捐赠医疗物资。既有协会、企业性质的捐赠,也有很多华人自费、自发地向祖国贡献爱心,居住在柏林的自由职业者雯子就是其中之一。雯子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多数海外华人华侨都满怀赤子之心。国内疫情暴发时,雯子和朋友们成立了一个“抗疫战友群”,从物资的采购到运输,再到接收捐赠——为了保证物资第一时间运到国内,大家奔波操劳,想尽了办法。“现在,我们群里的伙伴们都坚守在当地,大家相互鼓励,积极面对,也做好自我防护。我们经历过国内疫情的严重期,我们要‘以身作则’地和当地人一起打好这个‘下半场’。”她表示,因为有前期对国内疫情的高度关注,华人群体比当地人更了解疫情的严重性,所以也更能理解和接受当地政府对于全民居家的要求。很多华人平时就热爱厨艺,不去餐厅,也能保证自己的饮食均衡。记者身边的华人朋友大部分都已经开始居家办公了,在德国企业工作的也是如此。

        随着德国疫情的发展,中国也开始支援德国,在德海外华人华侨组织又成为桥梁。日前,在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馆协助下,德国德华文旅集团、德国杭州华人华侨联合会、德国青田同乡会等团体代表将一批医用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用品移交给德国北威州疫情最严重的海因斯贝格县县长普施、县卫生局负责人维克斯,用于支持该县防疫工作。北京外国语大学德国校友会在此前亦向海因斯贝格县捐赠了一批防疫用品。

        国家电网驻欧洲办事处主任陈海波表示,作为中资企业驻德国代表,对疫情是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做充分的准备,做好个人防护,先保护好自己,同时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国家电网驻欧洲办事处团队中的每个人随时准备好帮助其他人。他说:“我们努力照顾好自己,也尽力互相帮助。有使馆、公司、家人、朋友的关心支持,大家一定会渡过难关。”

        德国中国商会总干事长段炜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在德国的蔓延已经给包括中资企业在内的德国企业造成了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德国政府支持这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直到业务恢复”。他提到,我们坚定地支持德方抗击疫情的努力。公共卫生危机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我们愿意和德国各级政府、各相关机构保持交流和沟通,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商会注册的中国企业拧成一股绳,通过线下调研采访开会等形式,出台了多份疫情对在德企业影响的报告评估,以及应对方案,以便在德中国企业能够将损失减小。

        把中国经验用在防护中

        三月正是德国草长莺飞的季节,郊游、烧烤、亲子活动是德国传统的春日胜景。疫情之下,德国出台了严格限制出行的政策,经历了漫长冬季的人们不得不继续待在家中,面对物资的匮乏和心灵上的煎熬。

        旅居柏林近20年的自由职业者、自媒体撰稿人施秋慧女士表示,德国对口罩的作用有不同的看法,从上到下都坚持认为只有病人需要戴口罩。“从中国的经验看来,我们还是觉得风险比较大,所以我们全家,工作的和学习的都请假了,已经在家待了三个星期了。”不久前,德国还在他们的专家建议下坚持不停学。上周一,在众多邻国停学及民众各种抗议之后,德国中小学也停学了。

        施秋慧认为,虽然德国医疗条件很好,新冠肺炎死亡率非常低,但还是不容大意。在施秋慧看来,德国人的防护程度还是比较低的。她说,“前两天报刊发图,德国总理默克尔去超市采购,图中的她无任何防护。这说明德国社会上下疫情防控还是比较宽松的。”

        在德国的华人很多是备有口罩的,但是却不大敢戴,害怕别人奇怪的目光。默克尔上周五接触的医生被确诊了,这给默克尔也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现在她也必须居家隔离。默克尔被隔离之后,德国上下对口罩的防护作用似乎逐渐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很多华人也开始积极行动,从身边做起,在满足自己需求的情况下,把口罩送给德国邻居及朋友,希望能带动风气的变化。

        施秋慧介绍说,她的家庭是中德跨国婚姻。“我先生从事公共卫生行业,所以对我传递的来自中国的每一个信息都认真对待,对我要求的家庭抗疫措施也很配合。比如我们很早就全家请假宅家,尽量少出门。每个星期食物的采购也尽量用邮购的方式。”然而,相对于中国而言,德国的网络和快递业很不发达,网购缺口很大,普通的食物如黄油、奶酪、牛奶、面包等,网上基本上没有。也就是说,为了食物,人们必须出门去超市采购。“这个时候,我就特别怀念中国的快递,这两个月我给在国内的父母在网上采购了所有的吃的用的,他们完全可以安心地待在家里。”施秋慧说。

        近期以来,柏林各区自发的华人邻里互助群、送餐外卖群、医疗物资共享群、新闻通告群等网络社交群不断出现。尽管受疫情所限,并不知道大家能互相帮助多少,但至少可以抱团相互鼓励,还可以对超市里的断货补货情况互通消息。

        记者发现,身边很多朋友并没有急着回国躲避疫情。随着欧洲疫情越来越严重,施秋慧的父母也不断催她回国。“可是国内已经那么多事了,这个时候回去,我真心觉得是增加负担。”她对记者说,“其实,德国没有咱们这么大的人口密度,按理说应该更安全。要说预防,我觉得咱们的中医中药很有用,所以我发起大家团购中药,尤其是一些传统汤药和中成药,有备无患。”

        使馆给留学生送上“定心丸”

        中国留德学生的数量在2018年就达到3.69万人,占外国留学生总数的13.1%,排名第一。如此庞大的群体目前都处于停课或延迟开学的状态,很多同学都陷入了“是回国还是继续留守”的两难选择中。对此,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给出了建议。他说,从国内外防控实践看,减少人员流动是目前防疫和自我保护的最佳办法。因此希望同学们切实减少出行,减少流动,特别是避免乘坐飞机、火车、地铁等封闭式交通工具。按照学校安排,做到“停课不停学”,通过各种渠道多学习,多读书,冷静、客观看待疫情。

        另外,吴恳大使还提醒大家随时与使馆教育处的老师们保持联系,使馆愿为大家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和支持。使馆教育处在网站上刊登了致全体在德留学人员的公开信,信中指出关心维护广大在德学子健康与安全,支持每一位学子“平安留学、健康留学、成功留学”是教育处最重要的使命和任务,也是教育处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心愿和工作目标。信中给出了细致的防护建议,比如减少出行、遵守学业、调整心态、及时就医等。大使馆教育处在网站主页开通了“疫情动态”专栏,方便大家及时了解德国疫情及相关防控信息。

        在德国耶拿大学攻读博士的陆源清同学对记者表示,作为在德国的留学生,疫情暴发之下确实有一些无奈。“我在耶拿读博,相当于半职工作。我们的工作都是需要做实验的。目前耶拿大学和研究所要求大家居家办公,如有必要去实验室,办公室里也不能超过两个人。因此目前必须打报告申请才能去上班,非常影响自己工作的进度。”

        远在国内的父母也是一天比一天焦虑。陆源清说,眼看着德国感染人数不断增长,国内的家长们都胆战心惊。很多同学的父母从一开始希望孩子们马上回国,到后来又听说长途旅行感染风险也很大,都纠结万分。“好在杜塞尔多夫的领馆及时组织大家和国内著名的‘抗疫明星’张文宏医生做了连线,解答了很多关于如何防护和是否应该回国等问题。”陆源清说,“因为这次疫情,大家对张医生都感到特别熟悉。他又淡定又专业,让我们和国内的家人都安心了许多”。 

        (本报柏林3月25日电 本报驻柏林记者 田园)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