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除全国上下同心抗疫,广大华人华侨、海外同胞亦第一时间通过多种方式,展现出情系家国、同根同源的大爱情怀。与此同时,一部聚焦当下海外创业族集体“洄游”,映照祖国强大感召力、向心力的青春励志大剧《我在北京等你》近日正在热播,并在青年群体中引发了积极反响。
《我在北京等你》采用了海外线和国内线平行套剪的全新叙事结构,以海外长大的华人律师徐天和新锐设计师盛夏为代表的海外游子从异乡到故土,勇闯海外拼搏逐梦,却初心不改、归国扎根的故事为主线,副线则把镜头对准以谭铮铮为代表的扎根国内、逐梦前行的年轻人。全景展现了“新创业时代”下当代年轻人有爱、有梦、敢担当的韧性与格局。实际上,海外题材在中国荧幕上并不鲜见,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的《北京人在纽约》《上海人在东京》,以及后来的《别了,温哥华》《温州一家人》等,但与这些剧集不同的是,如果说此前的剧集是对当年“出国热”的写实,拿过“接力棒”的《我在北京等你》,就是讲述顺应时代发展的“归国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不断增多,留学后选择回国发展的人数也在不断攀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在北京等你》紧密结合时代背景,选择以个体命运折射时代全景的创作方式,将镜头聚焦在多位不同个性的主人公身上:始终坚持为平民阶层代言的草根律师徐天,坚持原创、不走职场捷径的盛夏,留守北京为了设计师之梦执着奋斗的谭铮铮……无论是在异乡还是在故土,尽管他们也曾面对残酷现实甚至利益和人性的考验,但他们从未忘记初心,始终不怂不惧,向阳而行。徐天生活捉襟见肘,却免费接下因为偷盗而要被人送去管教所的黑人小孩的案子,也能拒绝30万美金的天价赔偿的诱惑,只为在法庭上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尊严。盛夏面临意外官司,却拒绝男友用钱帮她解决问题,只想依靠自己的力量,做一个独立的女性。
异国他乡对于多数人而言总是带着神秘的“面纱”,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真切明白个中滋味。尽管《我在北京等你》很大部分剧情是发生在遥远的海外,但是观众却没有疏离感,反而为之触动。怀揣着设计梦想在外立足的盛夏,在早年留学的过程中,也有只能点一杯可以无限续杯的可乐来解决一餐的经历;交不起房租、买不起西装的律师徐天,也会感慨,“很多人年轻的时候呢,都觉得自己可以改变世界,可是后来才发现,自己不光改变不了这个世界,反而好好地活着,都已经用尽了全力”。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尽管他们需要面对现实的重重困难,需要为当下的生活奔波劳碌,但是他们依旧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坚持。而这,也是当代万千奋斗青年生动的缩影。
借助文化、观念、性格等多元差异,《我在北京等你》将“中国梦”与“创业型时代”结合在一起,将世界与北京结合起来,以个体成长轨迹映射国家发展历程,从而以更加青春、轻松的笔触,书写海外青年“洄游”筑梦记,也为那些在创业路上正遭遇迷茫与挫折的年轻人传递了正向价值观。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实题材影视作品的价值,在于它对现实的强烈观照。回顾近几年的电视剧市场,直面矛盾、播撒希望、充满情怀的作品收获口碑,单薄感、悬浮化、不接地气的作品则常遭诟病。而《我在北京等你》不是带着糖色滤镜的偶像剧,而是在青春的轻盈和现实的厚重之间找到平衡,打通年轻一代关于梦想、事业、爱情的话题共鸣,从而令更多年轻人在轻松追剧时,也能够重新思考和建构自己的价值观。
(作者:汪景然,系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