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25日 星期三

    对战疫时刻的即时直击与艺术再现

    ——关于报告文学、“情景报告”和“时代报告剧”

    作者:王晖 《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25日 14版)

        【新时代·新创作·新文论】

        提要

        ●报告文学重在“报告”,这是文学艺术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式表现,也是报告文学的新闻性使然

        ●能否以深邃的思考和新颖的视角引发观众共鸣,是检验抗疫“时代报告剧”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

        ●“轻骑兵”式的“报告”有其不言而喻的优势,但在疫情结束后经过充分深入思考,应有更为深刻的书写

        当前,记录和反映新冠肺炎疫情进展情况的,不仅有传统的日记、诗歌、歌曲、绘画等,也有基于网络平台的短视频、视频网络日志等形式。与虚构形式的文艺作品相比,非虚构的文艺形式能够更加快捷地切近现场、表现对象。而在多种非虚构文艺形式的作品里,“报告”成为其中一个显著的存在。

        “报告”在文学领域主要是指报告文学,正如作家茅盾所言,“是将生活中发生的某一事件立即报告给读者大众。题材是发生的某一事件,所以‘报告’有浓厚的新闻性;但它跟报章新闻不同,因为它必须充分地形象化”。在融媒体时代,“报告”的元素溢出报刊之外,进入其他领域,比如2020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和元宵节特别节目里出现的“情景报告”,以及各方力量正在筹拍的“时代报告剧”。

        报告文学以“轻骑兵”姿态迅速行动起来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万字以内的短篇报告文学大量出现,颇有“轻骑兵”画风重现的情景。“轻骑兵”是对报告文学美学功能的一种形象概括。20世纪30年代,学者周钢鸣说过,报告文学“是迅速反映报道现实的战斗性文学,是文学的轻骑兵”。将报告文学喻为“轻骑兵”,意在强调其制式短小精悍、敏锐直击现实、传播广泛迅速等特点,而这恰似军事轻骑兵的自由机动、灵活英勇。作为“轻骑兵”的报告文学重在“报告”,即通过迅速切入现场、观察体验把握对象、搜集整理素材并撰写成文发表等一系列行动,向受众及时传播有关事件或人物的真实情况。这是文学艺术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式表现,也是报告文学的新闻性使然。

        从这些报告文学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抗击疫情是题材聚焦的重心。这就是力求全景式、多视角生动“报告”全国上下全力以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事件或热点人物,着重再现医护人员敬畏生命、患者至上的医者仁心,再现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援建者等社会各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境界,再现作为坚守者角色的武汉民众聚力同心、共克时艰的美德。

        对各类医护人员的生动写实,是这个系列报告文学的重要部分。光明日报刊发了作家熊育群创作的人物特写式作品《守护苍生》,描述的是再次成为“公众人物”的钟南山敢医、敢言、敢担当的科学精神和人道良知。另外,还有群像式的人物展现。比如,人民文学杂志刊发晋浩天、章正的《那些匆匆而过的英雄本来如此平常》,记录了生病初愈重回第一线的赵智刚,承受身体极限却笑称口罩勒纹为“天使印记”的王雯等。“光明日报武汉一线报道组”创作的《决战ICU》,聚焦“前线中的前线”——奋战在武汉各大医院ICU室救助危重症患者的援鄂医疗队员,有自制“三级防护”冒险为患者做插管的周晨亮,有“没日没夜坚守”的护士谢得力,有深入“红黄绿病区”的一支支精准善战小分队。张国云的《白衣天使在作战》,着力描述浙江援鄂的“男护士团”、用“超声机器人”隔空诊疗的何强等医护人员。他们是最美“逆行者”,也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和援建者,也是系列报告文学的重要关注对象。“光明日报武汉一线报道组”创作的《平凡英雄 社区战“疫”》,着重描述恪尽职守、为民劳心劳力的武汉社区工作者,其中包括有些“胆怯”却挺身向前的王涯玲,组织居民团购的“小叶书记”,因浑身“披挂”为患者买药的药袋而被刷屏的丰枫,面对误解斥责却不厌其烦进行解释与安抚的刘婷,及时封闭社区而保持“零感染”纪录的“网红”书记潘丽娟等。《那些匆匆而过的英雄本来如此平常》写了为居民送菜、做排查、保障后勤的胡华丽和彭彩等人,没有“最硬的鳞甲”,却成为“火线作战守关人”。还有作家普玄的《他们的名字叫美德》写了以汤红秋为代表的武汉美德志愿者联盟成员抱团克难、接力助人的故事。他们都是特殊时刻江城的一道温馨而美丽的风景线。

        抗疫报告文学还描述了作为坚守者的城市平民形象。《那些匆匆而过的英雄本来如此平常》里的环卫工人、快递小哥、“专车”司机等,当大多数人被迫宅家时,他们却坚守在街头、在路上。

        在如上三类人物的摹写之外,何建明的《上海抗疫的第一时间》以自己的亲眼所见和亲身体验为叙述线索,清晰而生动地再现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上海经验”。作品由上海发现第一例病毒感染者,写到上海第一时间以大决战姿势打出漂亮“组合拳”,最终铸就强力抗击疫情的“黄浦江防线”,成为别具一格的文学报告。

        电视“情景报告”追求仪式化的影像写真

        2020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和元宵节特别节目所制作的“情景报告”,以仪式化的影像写真,向受众“报告”全国上下全力战疫的基本情况。

        春晚的“情景报告”时长5分多钟,是一个临时编排的节目,为春晚节目编排史上所少有。它表明,抗击疫情形势紧迫,央视回应及时。“情景报告”是电视节目直击现实的“轻骑兵”。这一份为《爱是桥梁》的“报告”,由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创作,并由其联袂央视主持人康辉、水均益、贺红梅、海霞、欧阳夏丹合力演绎。演绎的形式是有感情的讲述,而并非是纯然的诗歌朗诵。叙说的主旨是以“爱”之名——“隔离病毒,但是并不会隔离爱”,给身处战疫一线的人民致敬、鼓劲、祈福。诚如白岩松在节目所说:“我们在这过年,你们却在帮我们过关。一定要记住,我们爱你们!”

        春晚的“情景报告”属于临时“插播”,元宵节特别节目里的“情景报告”则是有备而来。通行数年的元宵文艺晚会模式,被以战疫为主题的“特别节目”取代。《相信》《你的样子》和《中国阻击战》等三个“诗朗诵”构成的系列“情景报告”被推出。“诗朗诵”由白岩松等6位央视新闻主播,以及陈道明、濮存昕、张国立、徐帆和张嘉译等十余位演员倾情演绎。尽管这是一次观众缺席的演出,但其节目时长、参演人员数量、演播厅舞美设计与气氛营造等,都已超过春晚的“情景报告”。三个“诗朗诵”的内容基本围绕“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鼓励信心、为武汉加油、打赢阻击战”这一特别节目的主题展开,再现了党中央统领全局坚强领导、医护人员全力以赴奉献牺牲、社会各界大爱无疆驰援救助等,气势宏大、悲壮而深情。

        以新闻主持人或演员的讲述、朗诵,加上新闻视频、现场连线等形式,是电视“情景报告”的主要构件。“情景”当中的“情”指情感,“景”指具有“场”效应的舞台、布景、视频、朗诵者饰演的角色等。情与景一虚一实,虚实相生。在“情景”当中,主持人、演员叙说或朗诵,加之大量有关武汉战疫现场的视频播放(包括武汉金银潭医院ICU医护救治患者、钟南山乘车进入武汉、雷神山与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运送物资的外地车辆、闪耀着“武汉加油”字幕的大楼街景等),以及现场视频连线(问候带病坚守一线的医生张定宇,安抚父母在一线奋战的女中学生),营造出浓郁的现场感,形成强烈的互文效应,彰显出与一般朗诵节目不一样的纪实色彩。整个节目有着“仪式化”影像表达的意味,是“硬核”话题的温情表现。

        除了“情景报告”之外,首部全面反映抗疫的时代报告剧《在一起》正式宣布启动。有报道显示,这部作品将以抗疫期间各行各业真实的原型人物、故事为基础,通过艺术加工,塑造抗疫一线可歌可泣的平民英雄群像。这部电视剧预计将于今年10月在一线卫视和互联网平台同步播出,计划筹拍20集,每两集一个独立故事,每个故事分别由一位编剧和一位导演主创,类似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结构方式。

        抗疫“报告”重在提振精神、继续向前

        所谓“报告”,无论文学还是影像,都离不开茅盾所言的“新闻性”和“形象化”两个基本要素。“新闻性”由时效性、现实性和真实性构建,其中报社记者和新闻节目主持人等作为创作主体,凸显了“报告”的新闻性。“形象化”则更多地指向艺术化,即形象化实现的路径。抗疫题材报告文学通过文学性手法和修辞,电视“情景报告”通过仪式化表演和舞美、音乐、视频等综合性艺术方式,“时代报告剧”通过对真人真事的二度创作与改编,将具有新闻价值的抗疫事件或重要人物进行艺术再现。

        作品的组织化生产或曰定制式生产,是这类“报告”创作的一个突出特点。抗疫报告文学多由中国作协和相关媒体组织作家或记者撰写,“情景报告”和“时代报告剧”由有关部门组织策划演出、拍摄。与组织化生产相匹配的是集束式传播。比如,光明日报在头版醒目位置发表系列报告文学,表现出对“报告”的高度重视,这也是内在地首肯这种写作方式的传播效应。

        因为题材的特殊性,“报告”的情感表达以崇高、悲壮、自信、深情为主。但这种表达在报告文学与“情景报告”那里并不完全一样。前者需通过阅读文字间接获得与感悟,后者则通过视听语言直接呈现与传达。

        目前来看,文学或影像的“报告”也存在一些遗憾。譬如,报告文学受制于时间或篇幅,大多局限于现象描述,事件呈现碎片化,人物描述流于速写式。电视“情景报告”的“朗诵”大多介于诗、散文、新闻等话语之间,文体的确定性不足。处于创作进程中的“时代报告剧”应当避免“主题先行”。能否以深邃的思考和新颖的视角引发观众共鸣,是检验这类“时代报告剧”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

        从某种意义上说,此类“报告”要直面和反思灾难带来的伤亡与困苦,更要弘扬关爱、温暖、良知、坚韧、乐观和人性的善与美,以“风雨中永恒”的信念,提振精神,继续向前。因此,抗疫“报告”的文化价值应该表现出慈悲、怜悯、良知、博爱等人类所共有的基本伦理,表现出和合意识、集体意识、凝聚意识等中国传统的民族精神,表现出志愿意识、科学救援意识、生态意识、契约意识等当代中国新的精神高度。

        需要指出的是,“轻骑兵”式的“报告”固然有其不言而喻的优势,但更为深刻的书写应该出现在“痛定思痛”之后。比如,汶川大地震10周年之际,作家阿来写出的小说《云中记》引发广泛而持久的关注。

        每一个冬天的句号,都是春暖花开。抗疫“报告”以其文字与影像的强烈冲击力,让我们对这个极不寻常的冬天感同身受、铭刻于心,并鼓舞我们从花深似海的春天出发,勠力同心、砥砺前行。

        (作者:王晖,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