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盯屏”不得已要增多近距离用眼;
由于几乎所有电子产品入眼的光强度都会超过纸质版书籍、黑板的光线反射强度,而存在光线刺激的问题;
无论是电脑、iPad还是手机,都会有一定的发光频率,这与自然光线不同,会对眼球的发育有影响——
一方面需要长时间“盯屏”,一方面又因不得不“禁足”在家缺乏户外运动,孩子的视力下降怎么办?教育主管部门、教师、学生和家长该如何协力化解?
长时间近距离“盯屏”会增加近视风险
“孩子上初二,上午五节课,下午三节课,一节课最少30分钟。一天如果不算做作业,要盯屏大概240分钟,”说起孩子在线开课以来“盯屏”的时间,北京市东城区一位中学生家长李梦告诉记者,“他预习、复习、做作业都依赖电子屏,课间倒是会有10至30分钟休息,除了喝水上厕所玩游戏,他还要盯着微信群和同学交流。”
线上开学以来紧锣密鼓地上了几天网课,到了晚上休息时间,在北京一所985高校建筑学院就读的大三学生小高才有时间接受采访。据她透露,上一天课大概需要盯屏4至5个小时不等。除了上视频课“盯屏”之外,小高也向记者表示,在家学习使用其他电子产品的频率也增加了。“我们每门课都建有师生微信群,会通过群收发一些课程信息、开展问题讨论,也没有固定时间,随时可能会看”,小高还表示,一些课程需要阅读的文献,平时自己会尽量去图书馆借来纸版书籍阅读,但现在只能下载电子版,在电脑或iPad上查看。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朱鸿告诉记者,防疫特殊时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视力可能存在三方面的挑战:首先是因为“盯屏”不得已要增多近距离用眼;其次,由于几乎所有电子产品入眼的光强度都会超过纸质版书籍、黑板的光线反射强度,会存在光线刺激的问题;第三是光频率问题,无论是电脑、iPad还是手机,都会有一定的发光频率,这和自然光线不同,也会对眼球的发育有影响。“此外,居家防疫期间户外活动也明显减少了,阳光中的紫外线对于近视防控是有作用的,而这一条件现在也不具备。”朱鸿表示。
线上课堂可打破传统连贯授课模式
记者注意到,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停课不停学”相关问题答记者问时提出,为避免学生网上学习时间过长,对小学低年级上网学习不作统一硬性要求,对其他学段学生作出限时限量的具体规定,还要指导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通过增大休息间隔、做视力保健操、强化体育锻炼等方式,保护视力,增强体魄,保障身心健康。
朱鸿建议,在线上课程的设置上,教育主管部门的确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课程时长做一些规定,“如果一定要视频上课,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15至20分钟一节可能更加合适,初高中学生时间可以稍长些,但不宜超过30分钟。”
“一些课程可以采用模块化讲授形式,比如10分钟、20分钟一个知识点,把连续的学习切割开,这样学生也可根据接受能力选择是否反复观看,提高了效率,也减少了连续看视频用眼的时间。”朱鸿表示,“也希望学校能在一段课程结束后对学生有个小提示,比如‘该做眼保健操了’,在眼睛需要调节、产生一定的疲劳时,做眼保健操帮助其恢复,可以起到很好效果。”朱鸿说。
学生的个性化用眼习惯需关注
“首先,应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光线条件,学生阅读文字材料时,建议要‘双重给光’。比如房间只有一个吊灯,灯光打开,学生写字时右侧手和笔可能会产生阴影,那么这时需要在左前方再放置一个台灯。这样从纸上反射的光线是均匀的,没有明显阴影,此外也不要有太强的反光,不要使光线明暗反差过大,这种状态下光线对眼球的刺激是最低的,使其处于比较放松的状态,不会引起过度调节。”朱鸿说道。
除了光线,选择屏幕也有讲究。朱鸿表示,选择在线学习工具时要尽可能模拟课堂环境,在保证清晰度的条件下,尽可能让屏幕足够大。“因为距离越远,越接近于平行光线进入眼睛,对眼内的调节要求是最低的,这样可以降低视疲劳,也可以降低眼球内部的调节,减少近视风险。”
朱鸿建议家长尽可能利用阳台和窗口让孩子远眺,从而保证一定的自然光线下的紫外线暴露,而在室内则可以借助弱视训练用的室内乒乓球进行眼球运动的训练。“这种乒乓球用弹簧连着底座,击打后用眼睛追踪它,眼球就要跟随乒乓球转动,转换看远看近,对近视防控有帮助。”
朱鸿表示,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故意凑近看、歪头、眯眼、斜眼、看一会儿就揉眼等情况,说明孩子可能有些用眼过度,这时就要及时调整用眼频率,减少眼部肌肉疲劳的情况。
(本报记者 周世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