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21日 星期六

    刈草为药

    作者:石广田 《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21日 05版)

    河北省武强县一家药材种植合作社的工人在采摘黄蜀葵花。新华社发

    欣赏更多“留住乡愁”全媒体作品,请扫描二维码关注。

        【留住乡愁】  

        地里长庄稼,也长野草,还有见首不见尾的各类蘑菇。在农人眼里,它们都有各自独特的妙处。

        儿时,割草是每个农村孩子的必修功课。什么草牛羊爱吃,什么草鸡鸭爱吃,什么草人可以吃,什么草有毒不能碰……这些经验,大人们会隔三岔五地告诉我们,甚至还用“碰了打碗花会打碎饭碗”的故事吓唬人。草那么多,再好的记性也记不全,很多时候只能“剜到篮里都是菜”,让牛羊自己去分辨,它们不吃的草下次就不会再割回家。渐渐地,我发现一些野草不仅能供人吃马喂,还是治病疗伤的好药。

        在干燥的春末夏初时节,小孩子流鼻血很常见。用手捏住鼻子或是用凉水洗额头,有时能止血,有时却止不住。这时,有经验的母亲就跑到野地里掐来几片“萋萋芽”的叶子,揉碎后塞到孩子流血的鼻孔里,血很快就止住了。平日里,“萋萋芽”这种草并不受人待见,它的叶子上有细细的小刺,扎到手上很不舒服,牛羊也不爱吃,谁能想到它竟然能止血。长大后我才知道“萋萋芽”的学名叫作“小蓟”。

        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曾集体去野外挖茅草根。茅草根有圆珠笔芯般粗细,一节一节长得很像竹子,用水洗净后白生生的,嚼起来有一丝丝甜味。那一年家乡脑炎大流行,全村的母亲们也不知从哪里得到的方子,都在用茅草根、绿豆和冰糖熬水给孩子们喝,据说可以预防此病。三十多年过去,茅草根汤水的味道早已忘记,但那简单的方子却留在了记忆里。

        村里的老人对野草的药性更为了解,比如马齿菜治痢疾,苍耳子治鼻炎,牵牛子治便秘,凤仙花治灰指甲,薄荷叶治红眼病……此外,蘑菇也可入药。马勃是一种珍贵的圆蘑菇,不管谁发现了它,都会小心地收藏起来。若是割草时不小心割破了手,捏一小撮黄褐色的马勃粉摁到伤口上,很快就能止血,后期也不会发炎。在酒精、碘伏稀缺的年代,谁家有马勃粉,有需要的村里人都会去借,说起话来自然就客气许多。我和小伙伴儿们曾经在枯木烂草间苦苦寻觅过马勃的身影,却没有找对过一颗,只留下一堆诸如“那是狗尿苔”之类的笑话。

        刈草为药的农人,对草的情感颇为复杂——只要不长到庄稼地里,每一棵草都挺可爱,舍不得拔掉。想想也是,一棵棵平淡无奇的野草,却治好了那么多人的病,早就活成了人类的朋友。近来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更让我们再一次见识了草药的功德。“清肺排毒汤”“透解祛瘟颗粒”等中医药方剂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苦于无药可治”的焦虑。

        又是一年春风浩荡,新冠肺炎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千百年来,先人们用经验、智慧和亲身尝试,探索出一条与自然互利共生的和谐相处之道。愿这次疫情过后,我们能够重新认识野草,认识中医药,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者:石广田,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