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18日 星期三

    通过对人生的回顾培根铸魂

    作者:仲呈祥 《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18日 13版)

        人生有很多第一次,把人生的各个“第一次”呈现在广大观众面前,无疑是一次对人生的回顾与反思。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出品,央视网视频中心与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联合制作的纪录片《人生第一次》上线。该片采用蹲守拍摄的方式,以出生、上学、长大、当兵、上班、进城、买房、结婚、退休、相守、养老、告别为主题,撷取不同人群一生当中最重要的12个“第一次”,串联起中国人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

        从第一次目睹孩子出生,到孩子第一次脱离父母怀抱,直至暮年与世界告别,在一生中,每个人都会有令人感动的瞬间。纪录片首次将镜头聚焦于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人生时刻,既是对生命的真实记录,也是一次对生命本源的温柔触摸。该纪录片网台联动的排播方式,以及关注普通人重要人生断面的独特视角,是一次对纪录片的全新探索,并因此散发出韵味深长的人文魅力。

        诗歌可以带给孩子们什么体验?一群公益志愿者来到偏远的山区,开始教孩子们写诗。结果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人生第一次》第三集讲的是孩子们和诗歌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作品中,一位孩子这样写道:“我不会把风变色的秘密告诉你”。这诗句多么富有想象力,多么天真烂漫,同时又十分智慧甚至有几分狡黠。诗歌激励了孩子们的心智,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拉近了他们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增进了他们对社会的理解,而且调和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以前,这些关系对于孩子们来说只是一种不自觉的状态,但写诗的信念和诗的启蒙,令他们的智慧、情商和智商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种变化在他们以后成长的道路上将非常难能可贵。

        通过纪实手法,纪录片不仅在人生哲理的意义上发人深思,对教育学也有所启迪,对诗学研究和文学培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它绝不仅仅是几个小学生的长大,对观众的成长也有着积极的影响,让他们明白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应如何更和谐地处理人与文学艺术、人与自然社会、人与他人的关系,这样就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民族素质,达到培根铸魂的目的。

        《人生第一次》记录了新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普通百姓的真实生活,他们的光芒也在清晰可见的变化中得到了彰显。第六集《进城》记录了云南曲靖的王银花从家乡到上海打工时的点滴故事和心理变化。在家乡时,王银花或许闪不出“金花”,但当她来到繁华的大城市上海,她眼睛里的光通过镜头和画面表达出来,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真实而感人。

        “让目光再广大一些、再深远一些,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其中“广大”指的是空间感,“深远”讲的是时间感,要求文艺作品要有历史感,要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走。当前中国电视文艺领域,过度娱乐化的内容尚多,人文含量丰厚的内容不够。中国的电视文艺需要走守正创新之路,具体的方法就是要追求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优秀的电视文艺作品从来不是单一的纪实思维,而是必须以纪实思维为本,辅之以巧妙的审美思维,这样才能够有丰富的细节发现、生动的人物刻画,而只有把这两者相结合才会产生艺术价值。

        好的作品要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度去探寻,使其走向真善美,抛弃假恶丑。进一步来讲,如果这部作品能够把“人生第一次”的生动细节纳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潮流中进行哲学观察,使其具有一种自觉探寻深度和高度的创作思维,将会呈现出更好的效果。

        (作者:仲呈祥,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