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18日 星期三

    社区防控阵地 我们一起来守

    作者:本报武汉一线报道组 《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18日 08版)

    3月13日,首批100吨调配自湖北省咸宁市的鲜鱼运抵武汉市硚口区11个街道下辖社区。为了避免居民排队领鱼产生的聚集风险,武汉市120名消防指战员被分配到硚口区的各个小区,按照每个小区三组人员,一组分装、一组运送、一组上门,三组接力有序将鲜鱼送到居民家中。图为在武汉市硚口区华生汉口城市广场小区外,消防队员正在分装鲜鱼。新华社发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击疫情有两个阵地,一个是医院救死扶伤阵地,一个是社区防控阵地。坚持不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关键靠社区。

        当前,武汉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到了决胜的关键时刻。在社区防控阵地上,社区工作者、下沉干部、基层民警、志愿者和社区居民团结一心,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社区居民基本生活得到有力保障,“无疫情社区”创建持续推进,构筑起了社区防控坚实防线。守得住、扛得住,一鼓作气、坚持到底,英雄的城市和英雄的人民定能夺取疫情防控斗争全面胜利。

        晚上6点,在和同事清点了一下午的团购物资并将所有的东西都分发给了居民,武昌区紫阳街道复兴路社区书记邹砚雯终于有空坐下看看手机。她收到了一封来自86岁老人刘焕恩的感谢信。

        刘焕恩老人和老伴患有慢性疾病,三个女儿都不在身边,疫情发生后,一直由社区给他们送菜送药上门。老人在感谢信中这样写道:“这次疫情袭来,我们非常着急,幸好社区抗疫工作做得周到,物资和急需的药品送到家里,连垃圾都帮我们带走了。”

        社区是防控的最前线,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关键靠社区。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无数社区工作者、下沉干部坚守岗位,持续奋战,守护着社区平安;无数志愿者无私奉献,真诚服务,温暖了社区民心;还有无数街坊邻里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彼此向对方伸出援手。所有人都在为守护社区这一共同家园而努力,将社区变成坚强的堡垒,构筑起疫情防控的社区防线。

    社区防控 扛得住守得住

        一天,武汉市江汉区北湖街建设社区副主任徐智鹏搀扶着一位发热病人下楼就医,由于对方是行动不便的残疾老人,徐智鹏还亲手帮他穿上了防护服。一周后,这位老人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

        “当时根本没想那么多,只想着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去,后来得知老人确诊的消息后才感到有点后怕,但我心态还行。”徐智鹏说,事情总要有人做,社区工作者就是做这些事的人。他和同事们每天都要进行排查、登记,打电话、爬楼梯,摸清每一位居民的身体状况、家庭信息,确保相关人员能够及早发现、及早隔离、及早送医。

        90后的徐智鹏从小在武汉长大,是街坊们眼中的“年轻伢”。年纪轻、阅历浅、经验少,可当担子落在肩上,他义无反顾地扛了起来。徐智鹏经常会对自己说“我是当过兵的,不怕”“我是党员,不能退”,给自己加油鼓劲。他深知,自己是居民们的依靠,在病毒面前不能慌。

        在徐智鹏和同事们的努力下,每一位“四类人员”都被及时地送医或隔离,他们的社区已经连续多日没有出现新增病例了。徐智鹏表示,今后要继续坚守岗位,坚持不懈做好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和居民们并肩战斗,直至取得最后胜利。

        “社区防控是抗击疫情的两大阵地之一,我们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做好社区守门人。”洪山区珞南街元宝林社区书记左微说。

        晚上10时,左微准时出现在元宝林社区玉兰苑南区门口。此时,正是志愿者们在封控卡口交接班的时间,夜班人员通宵值守,24小时为居民“把门”。元宝林社区共有16个小区,为便于封控管理,左微与同事们一同研究“地形”,划分了11个片区,并设立一一对应的出入口,对人员实行严控。如今,11个片区中,9个无疫情。

        “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但封闭管理一刻不能松劲。”左微表示,决胜阶段依旧需要坚持。只有扛得住,守得住,战疫成果才能巩固。

    暖心服务 撑起生活日常

        “今天有鸡蛋没有?”“有的有的,你先回去等一下,我们按顺序通知你们一家家来拿,不要聚集。”每一天,邹砚雯都要回答许多次来自居民的询问。社区封控以来,她便成了社区2000多户居民日常柴米油盐的“大管家”,居民们每天吃什么是她最关心的事。

        复兴路社区分为6个网格,他们以网格为单位,建立了6个团购群。每隔三天,邹砚雯会在群里发起一次团购,统计居民的物资需求,由社区去对接商超采购,再分发给居民。每一次团购,动辄上千份物资,每一笔物资和款项都由她和同事们一一统计清点,居民们只需收到取货通知后下楼领取就可以了。

        “基本的物资我们都能保障,现在我最花心思的,就是如何满足居民的个性化需求。”邹砚雯表示,许多居民在日常蔬菜食品之外,还常常提出想吃豆干、包子、干货等各式各样的需求,对于这些需求,她会收集统计其中占比最高的几项,组织特色团购。商超当天现做的鲜食等商品,当天就能送到居民家。

        在保障居民生活的行动中,还活跃着许多社区志愿者,他们用自己的暖心善举,撑起了社区居民的生活日常。

        “我是党员,在这种时候应该站出来,为社区疫情防控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得知志愿者招募信息后,徐家棚街国际城社区居民徐益坤在第一时间报了名。他和另外4名志愿者一起,组成了一个志愿服务小队,为所居住的楼栋173户居民服务。

        徐益坤是财务出身,他很快在楼栋建立了团购群,并设计了采购类目表。根据商超的供货情况,在蔬菜肉类等必需品之外,他还制定了七八十类个性化需求选项,尽可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对于楼栋的空巢或孤寡老人,他和队友们会重点关注,每天通过电话沟通需求,并送菜上门。

        社区封控之初,楼栋里一些患有慢性病的居民购药不便,志愿服务小队主动承担起替居民开药的任务。“我穿着防护服走进医院,心里其实也打鼓。”徐益坤说,“但想到这么多居民的健康寄托在我身上,我一定得去。”

        志愿者的真诚服务,居民们都看在眼里,当徐益坤和队友们分发物资的时候,时常会收到来自居民的感谢和防护物资的捐赠。“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受到感召,加入我们的队伍中来,一起服务社区。”徐益坤说。

    邻里守望 共筑抗疫防线

        “明天有谁和我一起去董林菜园摘菜,捐给街道?”随着东湖高新区龙泉街道魏集村二组小组长董想乐在微信群里一声号召,群里马上就有村民响应起来,大家纷纷踊跃报名。

        早上7点不到,董林的菜园里自发来了一群热心邻居。人多力量大,不到一刻钟,菜园在大家的“战斗”下,瞬间被“扫平”,10筐蔬菜整整齐齐地摆上了货车,运往龙泉街道。

        47岁的董林是村里有名的种菜大户,早年外出务工。眼下,他流转土地10亩余,带领村民种菜致富。“小区里很多人吃不上新鲜的蔬菜。”疫情暴发之初,董林就主动找到村干部,表达了捐菜的意愿。截至目前,他已累计向小区居民、街道食堂捐赠了2000余斤蔬菜。

        隔绝疫情,隔不断温情。乡里乡亲,左邻右舍,虽关门闭户,但守望相助、共渡难关,用“帮个忙”“搭把手”演绎出战疫之下最动人的故事。

        在魏集村卡口,每天都能看到一个身穿白褂的身影来送药,他就是一组村民徐祖焱,在龙泉街道经营一家药店。疫情发生之初,他就将采购到的1000只口罩和1桶消毒液捐赠到村里。

        “我就是为乡里乡亲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本就身患糖尿病的他,一边经营着药店,一边还要为乡亲购药、送药。只要想到乡亲们能及时吃上药,再苦再累,他都要坚持下去。

        在疫情暴发之初,魏集村号召全体村民捐款,为卫生服务机构购买消毒物品、防护物资,村民们积极响应,共筹集到3万多元。“这是我们全村的一点心意,医生、护士为了咱大伙的健康冲在前面,我们村民也想为他们作点贡献。”魏集村党支部书记沈武胜说起捐款购买物资的初衷。

        “邻里守望、相互帮助的事情每天都在龙泉街道发生。”东湖高新区龙泉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郭斌说,“平时,他们是熟悉的邻居,在特殊困难时期,他们更是相互的守护者。大家守望相助,同舟共济,一起期待胜利的那一天。”

        (本报武汉3月17日电 报道组成员:本报记者蔡闯、安胜蓝、刘坤、王斯敏、张勇、晋浩天、张锐、章正、李盛明、姜奕名、卢璐 本报见习记者陈怡 光明网记者李政葳、季春红、蔡琳)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