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15日 星期日

    青春驿站 扎根乡土

    作者:本报记者 任欢 《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15日 07版)

        【人才聚焦】

        草长莺飞,生机盎然。

        在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复工复产的第一线,活跃着一支特殊的人才队伍——平和县青创人才驿站(以下简称“驿站”)从大城市引回来的创业青年。

        打好引才“四张”牌

        这几天,在南胜镇南胜村,漳州成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斌鑫正带领员工,义务帮助村子里修筑水渠。水渠修好后,将可灌溉村里农业生态体验园中153亩柚子树,惠及近100多名果农。

        “现在正处于柚子最佳的灌溉期和施肥期。自复工复产的号角吹响后,我便立刻安排公司技术人员前往周边村镇,向当地蜜柚种植大户取经,并及时将技术资料上传至微信群,方便村里的果农学习。”陈斌鑫说。

        作为村里不多的大学毕业生,陈斌鑫选择回乡创业时,曾遭受亲友的不理解和家人的不支持。可他却说:“家乡是创业的沃土!”

        陈斌鑫的自信源自家乡对人才的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和县大力实施“柚都人才回归工程”,打好政策、亲情、服务和项目“四张牌”,吸引一大批平和籍外出人才返乡创业就业。同时,县委人才办、团县委因势利导,于2018年建立青创驿站,并采用“一站多点”模式,大力整合政府资源、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为当地实现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组建了一支朝气蓬勃的生力军。

        在驿站的吸引下,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优秀青年人才汇聚于此。来自浙江温州的张铭,在平和经营一家环保新型皮革厂。“接到复工复产的号召后,我专门派车到火车站接人,每天给工人按时测量体温,确保工人身体健康。”张铭说。

        思路决定出路。驿站站长阮志军介绍,为有效凝聚人才,驿站共举办交流会50多场,组织外出参观交流和招才引智10次,为驿站青创企业争取国家、省市项目4个,扶持资金近500万元。驿站成员已从最初的20人增加到100多人,驿站成员企业2019年交易量增至2亿元。

        资源共享是常态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平和县的餐饮业按下“暂停键”,很多传统老店也纷纷关门。这一切,95后青年、福建省觅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俊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一定要帮助乡亲们渡过难关!”林俊宇和团队制作了《深夜食者》系列短视频,香辣烤鱼、盐酥鸡……一道道藏在大街小巷的美食,活色生香地推广到网上。“烤鱼店老板阿铭告诉我,自从他家的烤鱼被我们推广后,最多的时候一晚上接到近百个订单。”林俊宇说。

        2018年加入驿站的周长城,前些日子遇到一个难题:受疫情影响,他创立的黑猪养殖场销售陷入停滞。了解情况后,驿站成员陈贺通过开设网店、电商配送等渠道帮他开启线上销售模式,林俊宇也专门为他拍摄了推广视频。“十几天点击量超过1000万,存栏的1600头猪大部分已销售了出去。”周长城对未来又燃起了信心。

        “驿站成员互帮互促、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是常态。”阮志军介绍,“如农业种植成员的柚果成熟后,提供给酿造蜜柚白兰地的队友,果肉用于酿酒,果皮卖给深加工企业生产果脯,果渣提供给农业养殖队友,酒、肉和果脯等产品不仅可通过驿站的电商企业销售到全国各地,也可在驿站成员开办的乡村游景区销售给游客。”

        反哺社会见初心

        近日,平和县人社局、财政局、工信局联合出台意见,支持当地企业项目复工复产。“我们及时宣传政府的鼓励政策,认真引导驿站成员企业响应号召,做好复工复产,大家纷纷鼓足了干劲。”阮志军说。

        漳州市鑫农发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锦林,最近正抓紧时间走访种植蜜柚的果农。他发现,因为疫情,果农需要的肥料等物资,一时运不进来。他便通过阮志军创办的联合农服种植平台进行下单,将肥料及时配送至果农手中。

        “最近,我与山东的一家外贸公司达成合作,及时了解外国水果的农药残留标准,从而安排技术人员指导果农科学使用农药,确保种出来的蜜柚可以出口至国外。”吴锦林说,“果农的心里有了底,致富的动力更足了。”

        此外,吴锦林还在芦溪镇建立收购基地,对于贫困户的柚子,均以高于市场20%的价格收购。“去年蜜柚整体行情不好,而我却卖出了高价,真的要感谢吴总。”芦溪镇贫困户叶赞峰高兴地说。

        吴锦林帮扶贫困户是驿站反哺社会的一个缩影。驿站成员陈汉章将家乡青山绿水与“红色基因”相结合做起生态旅游,带动村里21人就业,旅游收入超过100万元;驿站副站长周志忠带领电商人才到当地职校义务教学,弥补职校电商教师资源不足短板……据不完全统计,驿站成立以来,共组织慰问精准扶贫户65人次,发放慰问金7.8万元,为该县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帮助130多户贫苦户脱贫致富。

        “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这是驿站成员们的共识。

        (本报记者 任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