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14日 星期六

    绿满张弓铺

    作者:本报记者 崔志坚 本报通讯员 高艺菡 《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14日 03版)

        “今年俺村下手早、行动快,2000多棵树种上浇过一遍水了,这就往树坑里回填土。”73岁的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周庄镇张弓铺村护林队队长常文亮对记者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张弓铺村迎来了植树造林季。

        常文亮所在的这支张弓铺村护林队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由党支部组织村里的老干部、老党员、老电工等人员成立,坚持树木集体管理至今。

        土地承包到户了,种树的效益也不是立竿见影,个别村民不配合,不自觉的还毁坏树木。一年又一年,张弓铺村从以罚促管、以罚促改中走了出来,出台护林公约,党员干部大会说、小会讲,大喇叭不断吆喝,村民代表大会上大力表扬爱树者、公开通报批评毁树行为。护林队精心管护,轮耕轮伐,每年按照林木蓄积总量十分之一的比例,伐老树、种新树。

        村民植树护树自觉性提高了,张弓铺村在不断健全完善村级治理体系中,探索出新方法,根据分包管护原则,规定每户村民看护自家地边的树木,成材后按照每年每棵树5元钱的看护费予以补贴,这一举措极大调动了村民护林积极性,全村380多户、1870多口人,人人成了护林员,实现了由专人看树向全民护树的自治管理转变。

        法治、德治、自治,让同为平原村的张弓铺村显得与众不同,路边、地边、河边和沟边等空地,见缝插针都种了树,全村最多时树木达3万棵,林木蓄积量有1.83万立方米。尽管由于区域调整,村里土地减少,村里树木仍有1万多棵的保有量。40多年,张弓铺村每年成材千余棵树,至少有10万元入账,2019年收益达到近60万元。

        “绿色银行”的红利,把张弓铺村变得越来越生态宜居。村内,规划建设了整齐划一的民居,免费提供葡萄树苗,每家每户在门前发展起庭院经济,又投入80万元整修村内主要街道,道路两旁桂花飘香;村外,1000多米的山门河河堤两岸,2800多棵杨树与松柏错落有致,搭配花草成为村民休闲的绿色游园,也是孩子们嬉戏的好地方。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村党支部按照美学理念,投入30余万元打造开放、共享的党建综合体,除了具备政务服务功能之外,还提供幼教、医疗、养老、购物等生活服务功能,营造出“百步生活圈”。

        宜居又宜业,树成林、林成网,为张弓铺村及周边村庄筑起了一道防护墙,较好地改善了田间生产小气候,形成了旱能浇、涝能排的良性生态循环系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张弓铺村党支部书记常保军说:“‘绿色红利’让村里发展更有支撑,村党建综合体越建越美,服务群众越来越好。”

        (本报记者 崔志坚 本报通讯员 高艺菡)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