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者说】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以“顶天立地之谋”攻克脱贫堡垒,以“战天斗地之勇”补短板强弱项,以“改天换地之志”挪穷窝拔穷根,经过4年艰辛努力,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破解“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难题。大化县石山石漠化严重,恶劣的生存环境是脱贫攻坚面临的最大难题。大化县坚持易地搬迁与城镇化发展相结合,在县城安置区打造农民工创业园、电子商务城、工业园区、特色旅游景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一园一城三区”和全县8个就业扶贫车间,使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创新“四联五统”产业模式,破解贫困群众增收难题。大化县石山地区发展种植业难,但适宜发展养殖业,据此特点县里全面铺开组织联引、多户联建、轮值联养、效益联享和统一进苗、统一培训、统一防疫、统一管护、统一销售的“四联五统”养殖模式,组织贫困户养牛养羊养猪养鸡。
推行“代建共建家园”模式,破解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的难题。推行“委托代建·共建家园”模式,由经验丰富的建筑能人与贫困户劳力搭配,组建村级劳务施工队,承建危房改造、村屯道路建设、家庭水柜等扶贫项目,解决了建设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又提高了贫困群众的参与度。
党建引领抱团取暖,破解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难题。采取“党旗引领·企业助力”模式,由村(社区)党组织引导村民集体决策,筹资采购商铺并租赁出去,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加强领导是关键。大化县为了啃下极度贫困这块硬骨头,对16个乡镇和24个贫困村进行挂牌督战,形成倒逼机制,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
工作方法是保障。大化立足县情,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两手赢”,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了“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在具体工作中,把贫困户脱贫与集体经济增收、扶志与扶智、挖掘自有发展潜力和引资发展有机结合,构建脱贫攻坚长效机制。
夯实设施是基础。4年来,大化县投入13.4亿元,建设了9769个水柜和325个集中供水工程,修建了2300公里村屯道路,完成了6457户贫困户危房改造,搬迁2.98万贫困人口,大大增强了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物质基础。
发展产业是动力。发展产业、实现就业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和原动力。大化县以美食驱动战略为抓手,撬动扶贫产业发展,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带动一批贫困群众走上了致富之路。
【作者:李波,系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校务委员、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