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当前一些制造类、电子类适合公路运输和空运的货物正逐步转移到铁路运输领域。截至2月17日,中欧班列(成都)2020年已开行198列,开行量不降反增,较去年同期增长80%,货物涵盖电子产品、汽车等。
2月24日,海关总署党委出台十条措施,从减少报关次数降低报关成本、加强枢纽站点建设、促进多式联运业务发展等方面,进一步促进沿线各国经贸往来。
据介绍,十条措施具体包括:
——允许企业自主选择通关模式,减少报关次数降低报关成本。推动“关铁通”合作倡议实施。加大“海关—铁路运营商推动中欧班列安全和快速通关伙伴合作计划”实施力度,积极促进中欧班列沿线国家海关间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加强海关交流合作,提升中欧班列跨境运输便利化水平。
——加强进出境地铁路口岸的海关非侵入式检查设备的配备,积极推广智能审图,充分发挥科技设备效能,提高查验效率,一般不在进出境地口岸实施开箱查验。支持建设中欧班列枢纽站点,促进中欧班列多式联运业务发展。
——支持利用中欧班列扩大进口,支持中欧班列拓展业务范围。支持利用中欧班列开展跨境电商、快件、邮件运输业务。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AEO互认合作力度,及时解决企业在中欧班列沿线遇到的通关问题,保障贸易畅通。
——加强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加强海关与铁路、场站、中欧班列承运人、货代等相关主体之间以及中欧班列各沿线节点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电子数据传输交换,减少企业重复录入,优化作业流程,提高中欧班列无纸化水平和通关全链条运作效率。
(本报记者 张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