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25日 星期二

    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总体可控

    作者:本报记者 陈晨 《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25日 10版)

        【权威发布】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

        “这次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不会改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2月24日,在国新办举行的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秘书长丛亮表示。

        当前,我国复产复工情况如何?如何强化“六稳”举措,加大政策调节力度,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丛亮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田玉龙,财政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欧文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游钧,商务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任鸿斌,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陈雨露就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抓好重要物资保障 有序推进企业复产复工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逐步提高,其中浙江已超过90%,江苏、山东、福建、辽宁、广东、江西已超过70%。特别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企业正加快复工复产,相关企业加班加点、开足马力生产,口罩企业产能利用率达110%,全国粮食应急加工能力复产率超过70%,煤矿产能恢复率达76%,铁路装车数恢复到节前正常水平的95%左右,民航、港口、水运均正常运营。”丛亮介绍。

        “目前来看,重点医疗物资保障企业的复工复产率较高,五大类医疗物资企业复工复产率、开工率有的达到或超过了百分之百,采取了边保供边复产边扩产的举措,医疗物资的产能不断释放,湖北一线医护人员所需要的重点医疗物资得到了基本保障。”田玉龙举例说,医用防护服日产量已达20多万套,消杀用品方面企业复工率超80%。

    财政政策更积极有为 货币政策更灵活适度

        “财政部门将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一方面抓好已出台财政贴息大规模降费、缓缴税款等政策的执行,另一方面体现更积极有为的取向,加大政策力度,防止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欧文汉透露,财政部门将继续研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一些行业复工复产;集中使用部分中央部门存量资金统筹用于疫情防控,保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点支出;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向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方倾斜,确保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尽快形成有效的投资。

        除了财政政策,货币金融政策也是应对突发事件冲击、恢复经济增长的重要政策手段。陈雨露介绍,下一步,人民银行会加大三类措施的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一是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通过政策利率的引导作用让整体市场利率继续下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二是更大力度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继续用好已出台的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的同时充分利用好已有的如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普惠性货币政策工具;三是更充分地发挥好政策性金融的作用,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对制造业企业,支持进出口银行对外贸企业,支持农业发展银行对生猪生产全产业链的企业扩大融资支持。

    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 全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受疫情影响,企业用工难和劳动者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摆在“六稳”之首的稳就业举措如何强化?

        游钧从“扩、稳、保、促、兜”等五方面进行了阐述——坚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根据就业形势变化调整政策力度,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推动农民工返岗就业,多措并举保障重点群体就业;优化就业服务以促进供需双方高效便捷对接,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及时将受疫情影响的就业困难人员纳入就业援助范围,对难以就业的人员通过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

        稳外贸方面,任鸿斌介绍,商务部将进一步丰富政策工具箱,重点在出口退税、贸易融资、出口信保、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加大力度;支持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外贸新业态快速发展,加快国际营销网络建设等。

        稳外资方面,目前上海、山东、湖南等地重点外资企业复工率超过80%。“我们将推动更多外资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继续扩大外资准入领域,提升电信、医疗、教育、文化、金融等领域的利用外资水平;加强外资合法权益保护;继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任鸿斌强调。

        (本报记者 陈晨)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