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25日 星期二

    疫情当前

    南京高质量发展初心不变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王昕宇 《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25日 01版)

        【疫情不改中国经济基本面】

        疫情袭来,江苏省南京市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发展,在“两个战场”同时作战、同时打赢,无论是企业复工达产还是社会秩序恢复,均走在前列。

        特殊时期,尽管社会生活受到了阶段性冲击,但南京高质量发展的初心不变,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始终朝着“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的目标奋勇向前。

    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不停步

        “要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做到各项防控措施更精细、人员管理更精准,确保企业疫情防控‘纵到底、横到边,无盲区、无死角’,积极推进全产业链复工复产,有效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南京市市长韩立明说。

        2月21日,2020年南京市第一批重点招商项目签约仪式在“云端”拉开帷幕。短短半个小时,67个项目以视频连线的形式完成签约,在复杂严峻的防疫形势下,南京招商引资迎来千亿元开门红。

        签约项目全部符合南京市“4+4+1”主导产业定位,其中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投资额占比为50.2%和47.7%,继续向着2020年全市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45000亿元以上,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稳步前进。

        “在当前紧要关头,这种不见面签约的形式非常实用。南京对疫情的防控,对招商形式的创新,体现了南京投资环境的软实力。”艾伦特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居根忠表示。

        截至目前,南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96%,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复工复业达产,拉动经济增长的多股力量正在加速恢复。

        “困难挡不住高质量发展的澎湃之势,疫情挡不住我们合作前行的铿锵步伐,只要我们携手同心、真诚合作,就一定能够实现企业发展与城市繁荣的‘双赢’,也一定能够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双胜利’。”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说。

    决胜小康,做好民生“加减乘除”

        面对疫情,如何保障民生,促进人民生活回归常态,增强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要做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聚力建设幸福都市,决胜高水平全面小康。

        做好灵活就业的“加法”。疫情当前,南京人社部门改进招聘形式,指导督促各园区组织多批次、小批量户外招聘,也采取了送岗到点、进企业直聘、视频选聘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南京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战略,过去5年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49.6万人,累计培育自主创业者15.8万人,创业带动就业88.4万人。

        做好民生短板的“减法”。在南京,打通居民医疗健康“最后一公里”取得了显著成效,医疗报销、保险报销比例和大病保险支付水平大幅提高,医疗联合体、家庭医生、智慧医疗成为南京特色品牌。疫情来袭,南京市医疗保障部门多举措优化医疗保障经办服务,站在群众角度,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方式,确保医保经办服务不间断、业务受理不停顿、工作效率不降低。

        做好产业富民的“乘法”。民生保障在疫情期间更注重兜住底线,稳住就业、稳住供应、保障好困难群体。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推动文化、体育、旅游和康养等幸福产业提档升级,释放拉动经济增长、带动百姓致富的乘数效应。

        做好破解难题的“除法”。面对突如其来的超长寒假,南京教育系统快速反应,提前谋划,紧锣密鼓地开展了一系列防疫工作,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确保学生时间不虚度,长假有收获。学生家长发自肺腑地说:“这种教学新模式让孩子在家也能有学上,让我们放心了很多。”

    文化润心,让城市更有温度

        疫情之下,在一线,有日夜坚守、斩除病魔的白衣天使;在后方,有慷慨解囊、无私奉献的爱心人士。“南京担当”的背后,折射出千年古都崇德向善的社会风气。

        抗疫一线连续奋战18天的南京中医院副院长徐辉、从土耳其背回2000只口罩送给交警的南京小伙、匿名捐口罩和现金的快递小哥、第一时间请战武汉的东南大学附属大医院护士李宗育……一个个舍己为人的凡人英雄,传递着向上向善的南京正能量。

        “我相信我们同饮一江水,我相信我们同流一片情,亲爱的人,亲爱的城,春回大地我们再相拥。”南京市歌舞剧院的艺术家们创作的歌曲《我相信》,向武汉同胞传递着温暖力量和坚定情怀,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文艺支援”。

        近年来,南京在公共场所建立依托式的城市志愿服务站,无数志愿者活跃在基层一线,开展交通指引、信息咨询、应急救助等便民志愿服务,用志愿精神书写城市文明。疫情期间,建邺区紫园社区筹委会发挥“彩虹义工”“黄背包”应急救援队中的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每天两次对小区公共区域进行消毒,第一时间将防护疫情信息发到业主群中,传播新知识、传递新力量、开展新服务,坚定与疫情抗争到底的信心与决心。

        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其文化是百姓日用而不觉的精神力量。自2月20日起,南京市旅游景区分批逐步有序恢复开放,受疫情影响严重的第三产业正在逐渐恢复活力。江南春早,我们翘首期待疫情结束之后一起去看南京的春天。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王昕宇)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