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23日 星期日

    共饮一江水

    ——从上海到武汉的共同战“疫”

    作者:李超 《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23日 11版)

    二○二○中国抗疫(中国画) 冯 远

    东航包机驰援武汉(水彩) 王冠英

    1月25日,大年初一午夜00:01,载着136名上海首批医疗队人员和4名随行记者的MU5000航班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飞机于1点26分安全抵达武汉天河机场。该航班是民航首批执行驰援武汉任务的包机航班。截至2月16日,东航共执行70班支援湖北包机任务,运送7672名医护人员,从越南、新加坡、印尼等地共接339名湖北籍同胞回家,并通过全货机和客机腹舱从全球及全国各地累计抢运医用口罩、护目镜、防护服在内的疫情应急物资2223吨。

    “党员到社区报到”之一(油画) 曹 炜

    “党员到社区报到”之二(中国画) 毛冬华

    城乡社区是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关键环节。疫情就是召集令,分布在全国各城乡社区的党员迅速集结,主动请缨加入社区防控工作,并成为疫情防控的“主力军”、群众依靠的“主心骨”。一大早,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路街道社区干部陈燕与韦炳臻带着两张工作表格,检查了88个门岗,调试了18扇电子门禁,检查、步行一共花了7个小时,检查完所有门岗防控的落实情况。他们通知居民要“宅”,可自己却日行两万步。在全国,无数这样的社区干部穿梭在街巷中,在疫情防控的一线,他们用双脚织就一张社区防控安全网。

    上海石化加紧生产6600吨聚丙烯医用料(油画) 徐 亮

    新型肺炎疫情防控非常时期,市场防护用具紧缺,医用口罩、隔离服、输液瓶、注射器等产品的制造原料,大多为聚丙烯医用料。作为医用原料的上游生产企业,上海石化公司优先安排医用牌号聚丙烯生产,为下游企业提供原料保障,顺利完成6600吨聚丙烯医用料生产任务。

    义工(中国画) 周 隽

    疫情暴发后,上海口罩生产厂迅速组织复工复产,有多位志愿者投入到生产流水线,为缓解短缺物资供应作贡献。

    高铁司机增援武汉局(油画) 潘文艳

    2月1日6点47分,从上海虹桥火车站始发、经停武汉、终到长沙南的G1772/3次旅客列车缓缓驶出站台。因为疫情,这趟原本由武汉局集团担当的高铁动车,改由上海局集团上海机务段担当。报名倡议发出后,先后有136名高铁司机报名。由高铁司机、随车机械师、乘警、列车员、华铁旅服服务人员组成的高铁乘务党支部,在疫情防控一线发挥着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汉沪两地,一水相连。今春疫情,牵动亿万同胞之心。同饮长江之水,自必息息相通。共饮一江水,同心战疫情,上海人民与武汉人民情同手足、患难与共,全国人民心向武汉,表现出深厚的同胞情谊。

        自庚子初春以来,陆续出现了全民抗疫中生动感人的“上海事迹”,可谓跌宕之间,深情毕现。

        除夕之夜,上海136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登上紧急驰援武汉之路。时间紧迫!19时40分,东航接到任务,半小时内紧急协调一架波音737-800飞机和机组。1月25日00:01,伴随着鼠年的第一声钟声,航班飞往武汉。

        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在这个特殊的春节,许许多多医护人员放弃小家团圆,义无反顾冲上前线。“我们在一起,等花开疫散。”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50个行李箱上,都贴着这句温情暖暖的话。这是期待,也是祝福。

        报名增援武汉局,上海局高铁司机争先恐后,他们说:“这是久违的热血的感觉。”社区工作者用脚步丈量辖区内的每一片区域,事无巨细,夜以继日,当好居民安全的“守门人”。上海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居委会干部,为湖北返沪隔离的居民送菜、倒垃圾,用爱心行动,消除了一些居民“与世隔绝”的距离感,让大家感受到上海的温暖。

        复工复产,生产一线也是战“疫”前线。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口罩、防护服等生产企业率先吹响复工集结号,以24小时不间断的节奏与时间赛跑,将紧缺的医疗防护物资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一线。上海石化火热的生产线上,工人们放弃节假日,开足马力投入生产。“上海工匠”陆定良带领的塑料部聚丙烯技师工作室为装置节期生产制定了专门的优化方案,既减少人员接触,又保证生产运行。

        集各方合力,支援武汉;尽最大努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些感人事迹,是来自当前各条战线抗击疫情的缩影。为此,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在今春开展了以“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为主题的艺术创作行动,捕捉“上海事迹”中的感人画面,师生齐心聚力,用画笔鼓舞士气,向英雄致敬。

        冯远院长创作的《二〇二〇中国抗疫》,采取宏阔的时空视角,撷取多组典型抗疫场景组合,描绘并塑造生动的人物群像,寓意众志成城、守望相助,体现“疫情无情、人间有爱、珍重生命”的大爱主题。上海美院诸多师生积极投入此次意义非凡的创作之中,本刊所选为其中一些代表:毛冬华、潘文艳、贺兰山、王冠英、曹炜、李戈晔、周隽、徐亮、李根等师生,积极担当,他们对典型细节、场景道具细致研读,提炼艺术形象,完成心力之作,确保创作中艺术性与思想性深度融合。这次创作对他们而言,也成为一次生动有益的主题性创作实践案例。

        上海美院作为上海城市精神的一个载体,秉承经典传承、文化创新、社会服务的学院精神,以艺术之笔践行国家使命,以专业力量担当社会需求。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艺术家的大爱之心,化为艺术强有力的生动表现。一幅幅精彩的创作,表现出独具民族精神的感召力。

        从上海到全国,“共饮一江水”显示着全国一盘棋的合作力量。抗疫每份爱,凝成必胜心。

        (作者:李超)

        艺术统筹:冯远 陈青 李超

        创作单位: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采写策划:曹继军 颜维琦 张玉梅 于园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