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23日 星期日

    战“疫”中的非遗力量

    作者:本报武汉一线报道组 《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23日 08版)

    我们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毛明月供图

        【英雄的城市 英雄的人民】  

        “街坊邻居别乱跑,冠状病毒在作妖。勤洗手,多通风,一日三餐在家中……”惟妙惟肖的木偶,“吟诵”着朗朗上口的防疫口诀。这是武汉人民艺术剧院木偶剧艺术中心主任、武汉杖头木偶传承人庄源和他的同事们,特意制作的木偶短片《抗病毒小宣传》。一经发布,得到了众多市民和网友的称赞,有的小朋友一连看了五六遍。

        “四面八方都在驰援武汉。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武汉人,我更应该为家乡做点事情。”庄源言语铿锵。在制作了一系列木偶短片后,作为党员的他,又直接投身社区防控一线。

        疫情来袭,身处武汉的非遗传承人,有的在家中倾心创作,以艺战“疫”;有的捐款捐物,助力战“疫”;有的走出家门,投身抗疫一线。方式不同,但心系一处。

        “在家宅着,也是战斗。看到人人都在为武汉加油打气,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在艺术创作和非遗传承中更要紧扣时代脉搏,用剪纸的语言传播正能量。”武汉剪纸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毛明月说,“特别是看到钟南山院士讲,武汉是一个英雄的城市,肯定能过关,我希望能把这种信心传递出来,为全国防疫抗疫的人民群众加油鼓劲。”

        《武汉加油》《钟南山院士》《负重前行》《战“疫”日记》……疫情发生以来,毛明月创作了多幅抗疫主题的作品,有的作品还走进了方舱医院。2月20日,他又创作完成《感恩的心》《着手成春》《敬佑生命》。

        “等到疫情结束,我们希望荟萃全国优秀剪纸作品,在武汉办一次展览,向我们的抗疫战士致敬。”毛明月坚信春天必将到来。

        不仅仅是推出剪纸、版画、相声、湖北小曲等文艺作品来科普抗疫知识、歌颂人间大爱,武汉非遗人还用独特的非遗技艺制作了汤包、糕点、热干面、防感香囊等物资,帮助“逆行者”们解决实际困难。

        武昌鱼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卢永良、邹志平,组建烹饪志愿队为一线医务人员制作美味菜品;省级非遗项目四季美汤包负责人张德隽,向医院免费供应汤包、烧卖,最多的一天送出餐点两万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保护单位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医院、大药房始终坚持营业,为武汉市民提供购药、就医服务……

        在这场全民战“疫”中,非遗人有一分力,便出一分力。

        武汉花灯扎制技艺传承人夏勇,一直在做非遗战“疫”志愿者。当得知抗疫一线人员露天站岗后,他第一时间赶制帐篷,送到现场并安装好;当得知医疗物资要人和车辆配送,他立马组织好友成立志愿者车队。在他看来,好男儿要有担当,国家有难,自己不能战斗在一线,起码也要为一线工作者做点什么。

        量体温、送药、团购、消毒杀菌……暂时放下文艺创作,奋战在武汉市硚口区汉中街劳动社区疫情防控一线的庄源说:“深入社区,面向居民,深感自己做得还不够,更感医护人员的伟岸。”

        有一分光,发一分热。在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一位位非遗人各尽所能、各展其长,为全民战“疫”注入了非凡的非遗力量。

        (本报武汉一线报道组 报道组成员:本报记者蔡闯、张锐、晋浩天、章正、卢璐、李盛明、王斯敏、刘坤、安胜蓝、姜奕名、张勇 本报见习记者陈怡 光明网记者李政葳、季春红、蔡琳)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