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宁波市通报表扬一批战“疫”先锋,43个团队和118名个人榜上有名。
2月15日,宁波东睦新材料集团公司复工在即,80多名员工一天通过了核酸检测筛。短短5天,宁波已有近百家企业的6675名外来员工接受当地生物医疗科技公司提供的这项服务,费用由财政买单,大幅缩短了健康观察时间。
2月13日开始,宁波申州国际集团1.7万名来自全国14个省市的员工,乘坐公司包租的700多辆大巴,点对点地从甘肃、山西、云南、四川“回家”。
…………
一边疫情防控、一边复工复产,浙江宁波坚持着精准高效的“两手抓”。
防控
2月13日下午,宁波96岁高龄的新冠肺炎患者出院。据悉,这也是目前浙江省最高龄的患者。而截至16日9时的通报显示,宁波累计155例确诊病例中已治愈出院53例,无一病亡,新增确诊病例快速下降。
作为一个拥有千万人口、百万市场主体、对外交流十分频繁的城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宁波第一时间落实一级响应措施,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方针,以战时状态筑起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铜墙铁壁,宁波关口前移,率先推出发热病人院前、院中、院后全周期管理,一律由专车接送发热病人,最大限度阻断疫病传染源。
16日,宁波全市推行“全域一码通”。这个系统采用“甬行码+甬行证”模式,实行绿码、黄码、红码三色动态管理,明确区分不同人群,既提高了防疫工作的智控水平,又保证了健康人群的通行。
至今,宁波已经派出了5批赴武汉医疗队,有305名医护人员战斗在疫情一线。为保障他们的工作、生活和安全,2月12日,宁波用全货机包机的形式紧急筹调了一批物资运送给医疗队。396箱物资中,除了口罩、防护服等前方紧缺的防护用品,还有羽绒衣、胶鞋、电热毯、咸鸭蛋、榨菜等急需的生活用品。
带着家乡人的温暖,医护人员以顽强的斗志和乐观的精神奋战着。
复工
“12日晚上10点多,我们接到一个河南务工者的电话。他刚回到奉化区的租房小区,但村里边不让他进去,附近宾馆也没有营业的。我们当即联系了所在街道,在测量好体温、告知好相关规定后让他进村了。希望我们能够给老百姓解决燃眉之急。”宁波市企业复工工作应急组的樊献鹏说。
这个企业复工工作应急组是宁波在2月10日成立的。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宁波审时度势,在严防严控的前提下,迅速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针对企业复工面临的招工难、交单难、融资难、原材料供应难、防疫物资短缺等问题,应急组开通了包括市长电话在内的6部24小时热线电话,建立6个工作专班,抽调政府各部门20多名工作人员,部门横向联动,市县纵向协同。应急组已经累计协调清除近千个复工障碍。
在企业获得感上做加法、在申请流程上做减法,宁波连日来密集出台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的帮扶政策。帮扶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18条政策,采取降低税费、减免房租、财政贴息,预计可为27万家中小微企业减负60亿元以上。促进企业复产复工的20条意见,涵盖了发放返回员工包车补贴、延长外来员工居住证有效期、落实水电费减免政策、解决双职工家庭子女照顾等细节问题。宁波还出台全国首个保险专项政策,筹集100亿元小微贷款资金,企业最高可享受100万元贷款三个月的免息待遇。生产负压救护车的宁波凯福莱特种汽车有限公司,仅用一天就完成了贷款审批流程,通过财政提前贴息,3000万元专项贷款的实际资金成本不到1.6%。
如今,宁波已有33%规上企业复工。在宁波石化开发区,70%以上的企业已经复工生产;在宁波杭州湾新区,以上海大众、吉利为龙头的万亿元级汽车产业集群引擎重新轰鸣;货物吞吐量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三的宁波舟山港生产逐步恢复。
(本报记者 曾 毅 本报通讯员 宁 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