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17日 星期一

    大学之用 此刻彰显

    ——武汉各高校凝聚战“疫”强大力量

    作者:本报武汉一线报道组 《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17日 01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诊科“返岗天使团”。武汉大学供图

        【“武汉闯关”系列报道】

        武汉拥有80余所高校,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大学之城,一所所大学塑造了这座城市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疫情当前,武汉各大高校已成为抗击疫情的重要支撑——冲锋陷阵,发挥自身医疗、科研力量抢救患者、科研攻关;守望相助,利用专业知识、科学理念服务社会;凝心聚力,发动校友组织调动社会资源、支援战“疫”物资……此刻,武汉高校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共同守护着这座城。

    一线战“疫” 走出最美逆行

        2月15日下午,武汉客厅方舱医院送别了首批出院的17位患者。漫天飞雪中,患者们与医生合影、话别。

        “祝您康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副院长、东西湖方舱医院副院长李志强为每位患者递上“出院证明”,还有精心准备的祝福贺卡:“难忘并肩作战的日子。爱是最好的武器,让我们一起迎接春天的到来。加油!”

        从武汉客厅方舱医院2月7日开舱收治病人起,李志强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医护团队就在这里全力奋战。为了给患者更好的治疗,他们成立中医组,制定中西医结合方案,成立心理学专家组,组织读书会……令李志强高兴的是,最近几天,这里的部分患者将成批出院。

        侧重收治重症患者的雷神山医院,也倾注着中南医院医护人员的心血。从2月8日收治病人至今,他们用几乎昼夜不休的忙碌,换来了今天越来越多患者的逐渐好转、其中少量有望近日出院的局面。医护人员心里,牢记着中南医院院长,武汉雷神山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王行环在“队伍开拔”时写下的壮行信:“我们是决胜战场的雷神之矛,是驱逐死神的精锐之师。协力奋战,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不但收治患者,而且要能治好!这是医护人员们对自己的要求,也是病魔对医术的严酷检验。

        1月30日,怀孕待产的市民陈霞确诊为新冠肺炎。2月5日,在她住院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一场充满风险的新冠肺炎孕产妇剖宫产手术开始了。医护人员在做好严密防护的前提下分秒必争、精准操作,终于,母子平安,一个健康的婴儿在众人的守护中来到人世。

        2月14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11病区,两名合并基础疾病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顺利康复出院。一例为有多年糖尿病史、重度高血压的老人,一位是患有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的中年。转入院时,两人都已出现呼吸衰竭早期症状,生命危在旦夕。经过人民医院专家团队分秒必争、对症施治,终于从生死线上挽回了两条生命。

        疫情面前,武汉市多所高校附属医院成为战“疫”主力军。他们带着新时代高校贡献社会、服务人民的神圣职责,怀着治病救人、大爱无疆的医者仁心,坚决守护人民健康与生命。

        和精湛医术交相辉映的,是高尚医德,是“召必回,战必胜”的勇毅担当。

        朱彬,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感染科年轻骨干。疫情暴发时,从去年12月起就在上海进修的他坐不住了。经过两次主动请战,医院终于同意他中断进修,回到岗位。1月23日,经历了几次航班取消、尝试了各种办法均告失败之后,他决定绕道长沙,再租车开回武汉。千里奔袭阻不住一腔热诚,今天,他已经连续奋战了20多天,连在一江之隔的妇幼儿童保健院抗击疫情的妻子,都很少见面。

        “坚决不换防!战‘疫’不结束,我们绝不撤。”一群在高危岗位上连续奋战的护士以这样的心声,二度写下“请战书”。1月中旬,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扩大规模,从其他科室抽调了31名护士组成护理团队。护理病人、安抚情绪、做传染风险性极高的鼻咽拭子采集……一个月过去,院方决定“集体换防”,却不料,护理组长陈春丽的手机上很快收到31名护士的“留守”申请,一个比一个坚定。

        在武汉众多高校中,这样的故事俯拾皆是。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党委第一时间成立临时党支部,把鲜艳的党旗插上火线,曾经参加非典救治的专家们再度集结,为了守护生命利剑出鞘。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4位急诊医护人员不慎感染新冠病毒,治愈出院后,他们第一时间重返岗位:“病毒打不垮我们,我们就要打垮它!”被称为“返岗天使团”的他们,成了很多病人眼中点燃希望的那盏灯。

    以智战“疫” 发挥最强大脑

        在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战“疫”中,高校有什么?究竟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最强大脑!智力!专业!

        身居象牙塔,心怀天下事。中南民族大学副校长、武汉市第八届决策咨询委员赵晓珊,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吴开松是这么做的。疫情暴发后,他们研究发现并提出:“虽然突发事件应对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对疫情防控作出规定,提出了许多办法,但都较为碎片化,武汉应尽快出台专门的规范性文件,规范疫情应急处置工作。”1月27日,他们联合向武汉市提出了《关于制定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暂行办法的建议》。

        立竿见影。1月29日晚,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暂行办法》,为依法科学有序防控疫情、规范疫情应急处置工作提供了遵循。吴开松告诉记者:“有了这个规范性文件,市民有章可循,就不会有过多恐慌。”

        这一次,华中科技大学同样站在了以“智”战“疫”的前列。“疫情暴发后,我校几大附属医院的医护人员都冲到了最前线,而我们作为智库工作者也应充分发挥决策咨询的作用,为抗疫斗争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华中科技大学华中智库副院长、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杜志章恳切地说。

        说到做到。自1月28日起,在该校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的带领下,学校率先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综合研究”。2月2日,学校设立了“华中智库专项课题”,把公共卫生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等相关院系的力量整合到研究团队中来。连日来,该研究团队推出一大批研究成果,先后编印了近40期《国家治理参考》(抗击新冠肺炎专辑),分别呈报湖北省委省政府和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等,部分涉及国家全局的宏观层面的建议案则通过光明日报社等渠道上报中央或公开发表。“可以说,我们的许多建议当天发,第二天就被采纳,并及时转化为具体措施和实践。”看到团队的工作起到了作用,欧阳康很欣慰。

        最强大脑的价值,还体现在硬核的科研攻关。在这里,科学家用专业研究与病毒对抗。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日前在湖北率先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积极创造条件及时开展了病毒核酸检测工作,协助临床决策以帮助加快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救人如救火,我们只能跟时间赛跑。”在这里,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金梅林始终在与死神抢时间。从去年年底至今,金梅林团队的科技工作者就一直在为抗击疫情加紧科研攻关,动物溯源、治疗性制剂研发、环境监测……他们一刻也没停歇。

        日前,包括金梅林在内的13名专家成立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科研攻关研究专家组,同步启动了应急科技攻关研究项目,围绕疫情相关特征,快速确定了着重在快速检测技术产品研发,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及临床诊治、抗病毒应急药物和抗体类药物等8个方面开展科技攻关。科研人员,同样也在战“疫”一线拼搏。

        当然,打赢这场战“疫”,做好防控,也是关键一环。对此,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儿科联合撰写并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新生儿管理指导意见(第一版)》和《儿童家庭防护措施》,为非常时期新生儿的防护、饮食等方面作出权威指导。

        华中师范大学联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等协会,依托腾讯技术支持,提供心理援助热线和网络支持服务,心理援助支援服务队伍已逾400人,保障每天有50至80名咨询师线上接待。

        高校的可贵在于,每当危难之际,便会有一批又一批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冲上前线。武汉大学测绘学院2019级研究生吴冲发挥专业所长,用短短3天时间完成了一套疫情防控与病情监测系统,并已在贵州三穗县试点应用,满足政府“外防增量输入、内防存量扩散”的疫情防控需要。“这套系统不仅能有效减少排错、排漏,帮助地方政府提高排查检测的工作效率,还能实现更加严密的防控措施,科学地提高防控效果。”尽管已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吴冲还是略有遗憾:“我开发的时间有点晚了,如果疫情刚暴发时就做,肯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校友战“疫” 凝聚最强合力

        一所大学就是一棵大树,校友是大树上葳蕤的枝叶。枝叶长得再高、伸得再远,也忘不了对根的情意。当母校、当这座城市需要的时候,无论身在何方,一瞬间,他们云集响应,为战“疫”凝聚起强大的社会力量。

        1月23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南医院物资告急,求助信在微信中传递。武汉大学深圳校友会当即发出公告:众筹两万只N95口罩送往武大附属医院!一时间,校友竞相慷慨解囊,仅一个下午,就募集了近200万元。而后北京校友会、纽约校友会等全国甚至全球的校友会纷纷行动起来,校友总会成立了抗击新冠肺炎专项基金。1000万元、3000万元、6000万元……在校友接力下,捐款数额成倍增长,一批批物资从世界各地源源不断驰援武汉。

        接到武汉物资告急的求助通告,华中科技大学校友会也迅速响应。华中科技大学武汉校友会一方面积极筹措资金采购急需物资,一方面组织志愿者帮助全球各地校友会的医疗物资落地武汉,并协助武汉市政府紧急分发防疫物资;德国校友会第一时间全力谈判采购大量紧缺援助物资;北加州校友会联合兄弟院校校友36小时内就将争取到的大批物资送抵协和医院……短短几日,华中科技大学近50个校友会、3万余名校友的5000多万元的物资与捐款投入到了抗疫一线。

        在驰援武汉的战“疫”中,高校校友会不仅动员广泛,还展现出了极强的组织力。“我们直接设立了一个医学专家团队,由同济医学分会的校友在专业上把关。”华中科技大学上海校友会发起人周锋介绍,“我们与医院直接对接,了解真实的情况及需求,采购就有的放矢了,物资直接送往一线科室。”医疗物资的每一个购买订单,捐赠的每一家定向医院以及物流的每一个步骤,校友都会建立一个微信群来运营。采购、物流、财务、法律等等相关专业背景的校友自发组成工作小组,提供技术支持。所有的款项用途和物资采购运输进度会做成详细的表格,在微信公众号上公示。重要资源在校友们专业高效的操作下,被精准而迅速地匹配到最需要的地方。

        “各位校友,我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经费不用考虑,我和其他企业家为大家解决后顾之忧!”武汉大学校友企业家联谊会理事长陈东升在写给校友的公开信中这样说。高校企业家校友利用企业资源,在校友援汉行动中发挥着龙头作用。

        1月25日,小米集团首批救助武汉的医疗物资安全抵达,其中包括大量N95口罩和各类体温计等一线最急需的物资,是武汉最早接收到的来自互联网公司的捐赠之一。卓尔集团全球供应链仅用了48小时就完成了捐赠物资的海外采购、航空物流、通关、配送等环节,刷新了国际物资采购调运的极限速度。

        捐钱、捐口罩、捐医疗仪器……高校校友在战“疫”中各显神通。而其中最“硬核”的,莫过于“捐了一所医院”。

        2月14日,泰康同济医院正式揭牌,军队援助湖北医疗队进驻医院,承担143名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任务。这家由武汉大学校友企业泰康保险集团投资的医院原本正在建设中,计划在2020年上半年开业,为了抗击疫情,医院决定提前开业,急调医疗防护物资,加快完善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准备出860张床位并培训了400名医护人员。15日晚,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顺利入院,武汉战“疫”再添一座坚固堡垒。

        这不是一座城、一群人在战斗。从三尺讲台到战“疫”阵地,从世界各地到武汉前线,师生校友化身战士,高校学府皆成砥柱。大学之用,展现在此刻,大学的精神,也在这场战“疫”之中得到了最好的见证。

        (本报武汉2月16日电 报道组成员:本报记者蔡闯、王斯敏、晋浩天、安胜蓝、刘坤、张锐、章正、李盛明、姜奕名、卢璐 光明网记者李政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