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6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刊(第462期)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14日 星期五

    推进乡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着力点

    作者:白启鹏 《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14日 06版)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2月3日召开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指出,要聚焦攻克脱贫攻坚战最后堡垒,结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疫情防治为切入点,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乡村公共卫生体系是保障亿万农民群众健康生活,提升其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基础性工程,是抗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基层堡垒。推进乡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应找准着眼点,精准发力、加快建设。

    转变主体理念

        政府是乡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运行的主体,必须强化投入、转变理念。近年来,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总量不断增加,医疗资源日益丰富。但相对于农村居民的健康需求来讲,尚显不足。而且,与城市相比,对农村的公共卫生投入增长缓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迫切需要对标加快补上农村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和卫生服务体系的短板。为此,政府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完善农村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民不会“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村民是乡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参与者和依靠者,必须转变观念,主动配合。农村公共卫生事业与村民的健康最直接相关。因而,要将村民动员起来,激发其参与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内生动力。但从当前村民的状况来看,尚存在一些公共伦理缺失的现象。特别是最近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这种状况更加凸显出来。例如,仍有人认为出门不戴口罩、串门聚餐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对别人没有什么影响。事实上,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上,只有摒弃侥幸、无知无畏的心态与观念,大家拧成一股绳,才能保障公共安全。因此,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加大对传染病防治法和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依法防控,提高人民群众自我防护能力”,帮助村民转变被动的观念,尤其是要实现由“要我建设”向“我要建设”的观念转变,配合党和政府做好自家和农村的卫生环境整治,积极主动为建设乡村公共卫生体系献力。

    加大人才支撑

        人才是第一资源。推进乡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需要夯实专业人才队伍基础。农村卫生人员是完善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力量,其中,专业卫生技术人员的比重与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的程度密切相关。据2019年发布的《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卫生人员总数由2017年的1174.9万人增至2018年的1230万人,但乡村医生和卫生员从2017年的96.9万人减至2018年的90.7万人。相比2017年,2018年农村卫生室人员总数也减少了1.4万。因而,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尤为重要。

        强化农村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引进机制。一方面可以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吸引高等医学院校的毕业生,特别是农村生源地的毕业生回村补充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另一方面应继续完善支农医疗卫生机制,定期安排卫生专家到农村开展讲座和坐诊,增加村民的医疗知识,实现大病、重病早发现、早治疗,让农民生活得更踏实。强化农村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机制。农村基层医务人员是乡村公共卫生体系人才队伍建设的主力军,提升其专业素质是关键环节。为此,既要举办常态化的培训班,夯实其卫生理论基础,又要帮助他们到地区专业医院进行阶段性实地访问学习,提高其治疗水平,实现村民常见病、多发病不出村的目标。

    运用网络载体

        信息化创造新机遇。推进乡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要运用互联网载体优化思路,做到因势而新。互联网的出现及逐渐普及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齐乡村公共服务基础建设短板提供了契机与平台。从目前乡村互联网的发展状况来看,基层通信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初步形成有线网和无线网相容共生的局面。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已达2.25亿,占网民总数的26.3%,与上一年相比,呈现数量增加的趋势。但从主要关注点和应用方向来看,更多的是侧重于网络娱乐、网络购物、网络电商,较少将互联网与公共卫生医疗结合起来。在当前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可以看到在村民无法近距离接触的情况下,借助网络开展疫情传达、信息统计等工作的优势,这为进一步加强乡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供了启发和思考。

        首先,加强“互联网+农村公共卫生”基础平台建设。基于互联网整理数据、分析和共享信息的功能,乡村卫生机构应建立包括全体村民在内的信息数据库、信息传输平台,了解和紧跟每一个村民的健康状况,及时向群众传达最新的公共卫生政策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展等信息。其次,加快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信息一体化建设。目前,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基本上还是分布在城市,但现阶段乡村卫生机构可以借助互联网统计地区各大医院的医疗条件、科室分布、医生专长等信息,第一时间向村民提供准确的医疗选择。最后,要尝试创建大中医院同乡村卫生机构合作的网络远程治疗模式,提高基层公共卫生的医疗水平。

    夯实保障力量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推进乡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同样要加强党的领导,夯实保障力量。2019年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必须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到“三农”各个领域,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而今年正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加快补齐公共卫生体系等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的短板,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和保障力。村委和广大党员要始终冲在一线、勇当先锋,让党旗在农村疫情防控的战场上高高飘扬,保障村民的生命健康,给村民带来战胜疫情的坚定决心。

        加强党的领导,夯实乡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保障力。应完善党管农村工作的政策指向。进一步牢固树立农村农业优先发展的政策导向,特别是要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干部储备、要素配置、政府投入向农村公共卫生等较弱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方面倾斜,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的短板。完善党领导推进农村工作的保障机制。明确各级党委领导推进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具体职责、考核指标,以务实有效的制度安排,推动各层各级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变为乡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行动优势,在基层践行党始终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坚定承诺。

        总之,现阶段,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之“势”,决胜全面建成小康之“时”,防治突发疫情之“事”,都迫切需要多维着力,尽快加强乡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以保障亿万农民健康美好的生活。

        (作者:白启鹏,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