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之治”的“实践密码”】
摘要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昌吉市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载体。它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打通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工作机制、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引导机制三大工作环节,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牢牢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动员和激励广大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自这项工作开展以来,受到各族群众的极大欢迎与热情参与,让昌吉市各项工作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关键词:文明实践 志愿服务 基层治理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多个志愿者队伍奋战在防控一线,他们前往乌拉泊安全检查站,协助公安检查车辆,劝返外地车辆。更多的志愿者团队走入街道与社区,向居民群众发放防疫知识宣传单,为武汉和新疆本地筹集资金,将筹集的口罩分发给社区一线工作人员、防疫前沿职工,以及老弱病残等群体。
疫情期间,这些志愿者舍小家为大家,成为昌吉市疫情防控的一道坚实防线,更成为各族群众坚定信心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无论是疫情期间还是日常,志愿服务活动的有序高效开展,得益于昌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立。尤其是中心六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平台成立后,通过群众点单、基层报单、中心派单、平台牵头单位和相关部门接单的四级联动机制,志愿者们奔赴指定位置,为各族群众提供义诊、理发、按摩、科普、法律咨询、消防安全等方面的服务,受到各族群众的热烈欢迎。
构建三级架构,明确“谁”来做
如何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何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昌吉市委经过认真思考和多方调研后,2019年5月整合各方资源,启动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
一个以市域为整体,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以市有中心、乡镇(街道)有所、村(社区)有站的三级架构迅速建立,打通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工作机制、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引导机制三大工作环节。
昌吉市及时制定了《昌吉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方案》,按照整合阵地资源、队伍资源、活动资源、平台载体的原则,构建“三级”联动网络,分别成立中心志愿服务总队,所(分中心)志愿服务分队(大队),站志愿服务队三级志愿服务体系,以点带面,高位推动,实现了有机构管事、有人员做事、有资金干事的良性工作机制。
走进建国路街道水林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便民服务卡和便民服务手册摆放在十分显眼的地方。服务台上,一次性告知居民所有事项办理需准备的材料,让居民办事最多跑一次。一楼的“创客空间”,是专门整合社区青年志愿者优势,为创业者提供就业创业服务咨询的地方。社区整合从公检法等法律部门退休的干部力量,成立了和事佬志愿者队伍,担任社区矛盾纠纷调解员,为辖区居民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和邻里纠纷、家庭纠纷调解工作。而藏有1700册图书的图书室、健身室,以及全昌吉州唯一的微型科技馆,成为吸引居民前来参与各项活动的“磁铁”。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打造有温度的城市社区为目标,我们社区细化了一系列服务措施,让服务更有温度、更有人情味。”水林社区党委书记段琼说。
建国路街道晶彩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由辖区居民、党员、大党委成员单位、教育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的志愿者服务力量整合建立,统一构成旗帜鲜明的志愿者队伍,并建立积分管理制度,积分奖励兑换制。在社区办事厅里,墙上14个志愿者队伍的名称十分醒目:巾帼志愿者队伍、联盟志愿者队伍、旗帜志愿者队伍……
晶彩城社区志愿者队伍负责人张玉龙说:“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后,我们为辖区居民办事更有归属感了,居民找我们办事也有方向和目标了。28号楼有位残疾人陈彦林,因为听不见,我们就组织志愿者上门为他打扫卫生,送上生活必需品。他常对我们说,因为有了志愿者的帮助,他的生活更明亮了,更有信心了。”
机制的建立,让遍及全社区的各项工作有了抓手和力量,更让分散的人群找到了组织,凝聚了社会的正能量,成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一股强大力量。
四步闭环工作法,明确怎么做
每月的20日,是昌吉市志愿服务公益日。2019年6月的志愿服务公益日主题是“有爱你就‘益’起来”。在这次活动中,昌吉市整合了全市理论政策、文化体育、科技科普、卫生健康、扶弱济困、生态环境等六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平台,通过规范制度、细化流程,形成了群众点单、基层报单、中心派单、平台牵头单位和相关部门接单的四级联动机制,凝聚起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强大合力。
昌吉市延安北路街道柳树巷社区居民马俊德向社区反映:“我家的下水道堵塞疏通不了。”很快,街道综合执法中心的工作人员就来到他家查看情况。原来,马俊德家的下水道和9个污水井在一条管线,需要同时疏通。
延安北路街道综合执法中心将此“单”派到了昌吉市城市管理局,很快马俊德家的污水堵塞问题得到解决。
昌吉市建国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延亮说:“综合执法中心负责统筹‘派单接单’工作,承担单源收集、派单调度、跟踪落实等任务,并将收集的单源纳入台账管理,畅通了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形成主动发现问题线索的长效机制。”
按照“问题收集、派单协调、接单落实、意见反馈”四步闭环工作法,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基层党建智能管理系统、电话、函询,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清单等形式向职能部门派单,重点解决群众反映的违章违建、环境污染、居民纠纷等难点、热点问题。
自昌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六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平台建成后,志愿者们按照昌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派发的志愿服务工作单,奔赴指定位置,采取现场咨询、发放宣传手册、现场培训等方式义务为各族群众提供义诊、理发、按摩、科普、法律咨询、消防安全检查等方面的服务,受到了各族群众的热烈欢迎。
昌吉市建国路街道丽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蒋瑞娟说:“六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平台的建立,可以助力更好地为辖区居民精准服务,也可以将奉献精神、公益精神融入居民群众的生活里,让志愿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
74岁的胡忠荣是名退役军人,2019年9月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后,老人主动打扫社区卫生,热心为居民服务,被大家推选为楼栋长。说起自己做志愿者的事,他兴奋地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丰富了内心,和许多年轻人在一起做志愿者,我觉得自己也年轻了很多。社区安定了,社会就安定了,国家就安定了。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每月一次的公益日活动,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队伍。志愿者们用最美的行动,引领了新时代新风尚、新气象。他们力求解决群众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困难,切实提升了群众幸福感。
连“天线”接“地气”,推动常态化
为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昌吉市坚持边推进、边规范、边总结、边提升,推出了“六有”标准——
有组织队伍。各级党组织书记分别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分中心、所、站的主任、所长、站长,确保文明实践活动有人组织、有序开展。目前昌吉市已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分中心6个、实践所13个、实践站21个,组建志愿团队300多个,注册志愿者7万多人,已经常态化开展思想政治宣读、扶弱济困、生态环境、文化体育、卫生保健(健康)和科技与科普等“6+X”志愿服务活动。
有合适阵地。在昌吉市委党校设立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和联席会议室,成立了由市委党校、市文旅局、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牵头负责的全市理论政策、文化体育、科技科普、卫生健康、扶弱济困、生态环境六大服务平台,将公安、教育、司法等职能部门纳入成员单位,依托各部门单位、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各类办事大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道德讲堂、志愿服务站、科普教育活动室等开展活动。
有活动菜单。在充分整合资源的同时,昌吉市结合阵地、志愿队伍力量、专业划分等实际,梳理设计包括“创新理论进万家”“核心价值领风尚”“惠民利民促发展”“文化传承强认同”“健康便民益身心”“我们的节日乐不停”“清洁家园提素质”等近20个主题的30多项志愿服务项目在内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常规活动项目菜单,并向社会公布,方便群众按需“点单”。
有统一标识。在昌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及各分中心、所、站,统一悬挂“昌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昌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所、站)”的标识牌,并分别挂牌、授旗,增强各大平台、志愿团队、志愿者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归属感和责任意识。
有规范制度。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进一步规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志愿者招募注册、管理、活动记录等相关制度,制作昌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手册,发放到分中心、基层所、站,确保实践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有服务效果。在群众点单、基层报单(配单)、中心派单、平台和志愿团队接单的基础上,对志愿服务项目实行动态管理,按季更新,对于实际效果不佳、场面冷冷清清、百姓“不捧场、不买账”的项目进行整改或清退,确保文明实践项目上连“天线”下接“地气”。
(本报记者 王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