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打赢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坚决啃下深度贫困硬骨头
在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长龙镇,一项集中供水工程让13408位农村百姓喝上了安全放心的自来水。
“水厂修建前,需要到外边挑水,现在全村475户都用上了自来水,实现了全村覆盖。”崇义县长龙镇长龙村村支部书记张荣芳告诉记者。
长龙镇集中供水工程取山溪水为水源,水源水质较好。“我们会定期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巡查和管网巡查工作,同时会对水源进行抽样化验,确保老百姓喝上安全水。”长龙镇水厂厂长郭小华介绍。
安全饮水工程背后,是脱贫攻坚的精准施策,是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的坚定决心。
目前,我国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决定性成就,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已经脱贫,脱贫攻坚战已经到了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阶段。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在普遍实现“两不愁”的基础上,全面解决“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进一步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集中发力,狠抓政策落实。
国务院扶贫办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还有50多个贫困县近3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没有脱贫,主要集中在深度贫困地区,是经过多轮攻坚仍没有啃下来的硬骨头。今年要对这些工作难度大的县和村进行挂牌督战,持续压实责任,整合帮扶资源,强化攻坚责任,确保攻下坚中之坚、难中之难。
该负责人介绍,为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国将对2019年年底全国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以及贫困人口超过1000人和贫困发生率超过10%的共1113个贫困村进行挂牌督战,及时解决制约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突出问题,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专家指出,在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的同时,也要关注特殊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在未脱贫的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家庭还占相当比例。对于那些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不能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要通过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兜底,实现应保尽保,不让他们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
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
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在已经脱贫的9000多万人中,有一小部分存在返贫风险,还有一些边缘人口存在致贫风险。如果不加以重视,就可能影响脱贫攻坚战的大局。
“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并不能将贫困人口的风险抵御能力提高很多,当自然风险、市场风险、人身风险等降临,如果不予以及时处置,极有可能导致脱贫人口返贫。”中国人民大学反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贵指出,要重点关注容易面临各种风险的,包括自然灾害、疾病的群体,其次要关注收入刚达标、超过贫困线不高的群体,他们还没有积累起一定资产,即便不发生自然灾害或因病致贫,这些人抵御价格波动和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返贫。
未来,返贫监测预警应如何开展?对此,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建议,在具体执行上,建议在贫困线之上设定一个区间作为监测重点,比如2019年四川脱贫线是人均年收入3750元,那么3750元到5000元之间,就是监测重点。监测执行人员由驻村帮扶干部或者村干部担任比较可行,此外也可以在行业系统内形成一个纵向的监测,比如卫生、教育、住房等部门,定期统计本系统内有返贫风险的村民,与村监测人员共同形成纵横结合的返贫监测体系。
为保障脱贫质量,专家建议,要对已脱贫人口开展全面排查,认真查找漏洞缺项,一项一项整改清零,一户一户对账销号,确保他们稳定脱贫。要加大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扶志扶智等工作力度,着力解决贫困群众生产、就业、创业等方面的现实问题,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帮助实现稳定就业和增收。
保持脱贫政策总体稳定
在脱贫攻坚战进入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如何攻克脱贫攻坚战最后的堡垒?
“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最后关头,政策支持力度和工作力度只能加强、不能减弱。”中央农办秘书局副局长罗丹介绍,要坚决落实贫困县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的要求,狠抓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强化五级书记抓扶贫。继续增加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新增部分主要用于“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坚持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定点扶贫、社会扶贫等行之有效的帮扶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持续参与脱贫攻坚,形成攻坚决胜的强大合力。
罗丹表示,尽管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但只要咬定目标、坚持不懈、尽锐出战,拿出决战的精气神,落实落细工作举措,脱贫攻坚任务一定能够高质量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一定能够如期实现。
脱贫之后的政策和扶贫工作的重点又将怎么变?对此,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贫困状况将发生重大变化,扶贫工作重心转向解决相对贫困,扶贫工作方式由集中作战调整为常态推进。要研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加强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顶层设计,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安排。抓紧研究制定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意见。
(本报记者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