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1月29日 星期三

    乡贤不再“闲” 村民生活甜

    作者:本报记者 张春雷 《光明日报》( 2020年01月29日 04版)

        【新春走基层·小日子大幸福】

        走进河南省郸城县秋渠乡靳庄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美丽乡村图景:道路宽敞干净,文化广场上音乐飘扬,街角公园里器材完备,房屋侧面,文明、卫生公约等壁画跃然墙上。

        “两年前,村里的池塘都是臭水,墙面乱涂乱画,垃圾遍地乱丢。能有现在的新变化,真得夸夸我们的乡贤。”50岁的村民郭小醒亲眼见证了村庄的美丽变迁,十分感慨。

        站在一旁的郭自贤听到夸奖,不好意思地摆着手说:“能够发挥发挥余热,为村里做点事,我感到十分荣幸。”年逾六旬的郭自贤,曾经担任村干部多年。退休后的他,又换了一个新身份——靳庄村乡贤会会长。

        “以前,群众虽然对村庄‘脏乱差’现象怨气颇多,却没有人愿意出头。”郭自贤说,面对棘手问题,乡贤会成员挨家挨户做工作,村里制定了环境卫生公约,聘请了3名保洁员,定期评比“清洁卫生户”。就这样,村民被带动起来,环境也逐渐好起来。

        紧接着,乡贤会又多方筹措资金,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对村内24个废坑塘进行改造。有的废坑塘被垫平建成了文化广场,有的装点成了街角公园,有的深挖变成了望花湖,还有的变成了垂钓乐园,靳庄村一下子变了模样。

        有了“面子”,还要注重“里子”。临近年关,外出务工的群众纷纷返乡,如何让他们有地方可去、有事可做,改变以往奢侈浪费、聚众打牌的坏习惯,乡贤们也动起了脑筋。

        “现在婚丧嫁娶,再也不用‘打肿脸充胖子’,大摆酒席、大宴宾朋了。只要跟红白理事会说一声,就有人按标准操办,既省心又省钱。”靳庄村红白理事会会长赵天礼告诉记者,如果按过去“宁穷一年、不穷一天”的习俗,送彩礼、办酒席花费至少10万元。现在有了红白理事会,奢侈浪费的风气刹住了。“大家思想变,婚事真好办,不仅钱财省,光荣又体面”成为现在婚礼的真实写照。

        年轻人结婚有了新变化,老年人也从麻将牌桌上走了下来。在靳庄村党建综合体对面的文化广场上,伴随着《红红的中国》《好日子》等乐曲,“大妈们”翩翩起舞。“现在村里建有文化广场、图书室,群众休闲娱乐有了场地,打牌的没有了,家庭矛盾也少了很多。”靳庄村党支部书记靳现涛说,乡贤会是村民和支部之间的桥梁,为破陋习树新风提供了榜样力量。

        “目前,全乡每个行政村都成立了乡贤会,由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群众代表等人员组成。”秋渠乡人大主席贾成亮介绍,有了乡贤会这个智囊团,“美丽靳庄”“幸福于寨”“欢乐李堂”“多彩秋南”等特色村建设迈上了快车道,实现了“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而在近日组织开展的“六村共建”及乡村振兴观摩评比中,秋渠乡荣获了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乡贤人才数据库,深入开展乡贤认领好事、乡贤征询实事活动,充分发挥乡贤在乡村振兴、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秋渠乡党委书记梁辉说。

        (本报记者 张春雷)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